【学在武大】罗欢的读研心路

19.05.2020  17:32

文字:罗欢

人物名片:罗欢,经济与管理学院2017级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与动态竞争。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跟随导师邓新明教授参与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科研成果在《南开管理评论》、《管理评论》、《经济管理》、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SCI一区)等期刊发表或者录用。硕士期间获武汉大学优秀研究生、武汉大学优秀毕业生等个人荣誉。2020年毕业季,罗欢在秋招中收获腾讯科技、小米科技、顺丰科技(武汉)、滴滴科技、贝壳科技、龙湖集团、长江存储等多家大型企业的offer,最终选择了顺丰科技(武汉)公司,决心为疫后武汉经济复苏贡献自己的力量。


留恋不舍,感恩铭记

美丽巍峨的珞珈山,静静流淌的东湖水,古朴典雅的教学楼,还有令人倍感亲切的老师和同学们……回眸那短暂且令人难以割舍的读书时光,心中有太多的不舍和留恋,更有太多的感恩和铭记。依稀记得,初来武大时的好奇和激动,初次与室友见面后的“问东问西”,初次见到导师和师兄师姐们的紧张和欣喜,初次参加学术研讨会的“支支吾吾”,初次与导师探究学术模型的忐忑和惊喜……这一切的一切宛若一帧帧画面,时不时出现在眼前。在珞珈山读书的我是幸运的,在这里我遇到了兴趣相投、互相鼓励的室友和同学;遇到了和睦团结、互帮互助的兄弟姐妹;遇到了治学严谨、待人和善的邓新明老师,在学术和生活上给予了我无私的指导、鼓励和帮助。

目标坚定,脚踏实地

研一刚入学时,我曾倍感迷茫,短暂的研究生三年应该如何度过?应该如何锻炼和提高自己?很快我认识到一点,研究生应该努力增强自己的学术科研能力,学会平衡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于是我很快主动投入到了紧张有序的学习和科研生活中。

坚定目标,才有继续向前的动力。当邓老师将精心挑选的经典英文文献发给我时,文章里晦涩难懂的学术用语让人读起来略感吃力。读懂读通,是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思考并发掘研究的兴趣点是更高层次的要求;进一步发现研究空白点并系统建构理论模型是最高要求。

就这样一步一步,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经典文献翻译并读透,思考出了自己感兴趣但粗糙不全的研究问题,与邓老师多交流多互动。在老师的耐心指导、启发和帮助下,我逐渐明晰了自己的理论模型。模型确定之后,着手数据收集,在大家的帮助下,历经3个月,将研究数据收集并处理好,这过程虽然漫长且艰辛,但仍需要一步一步稳扎稳打,慢慢推进。在导师的指导下,第一篇文章几经修改,历时2年多,终于被《南开管理评论》录用。后来,在熟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我开始和同学们合作探究其他感兴趣的学术问题,研究成果也相继发表和录用。

做好规划,多元发展

有人说研究生的生活是三点一线,枯燥乏味的。其实,我认为研究生的生活是充满乐趣、丰富多彩的。在确保自己的学习和科研时间之外,我也会主动参与一些感兴趣的社团、学生工作和志愿服务活动,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多交流、多分享、多经历。周末也会与朋友结伴去东湖慢跑,去学校体育馆打羽毛球等,强身健体。学会了将自己每天、每周、每月的时间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平衡学习和生活。

研究生二年级,在明确了自己的就业方向后我便开始积极规划和准备求职简历。我会主动向学长和学姐汲取求职的经验,反思自身的长处和不足。同时,在寒暑假通过多个渠道寻找与就业方向相契合的名企,参与实习实践,将之前所学到的管理学、营销学的知识积极应用到实习实践过程中。在实习过程中,做到每天多点反思,多点总结,多点请教,多点进步。在此,我发现工作和科研学习有共通之处,都是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好计划,应用自身所学,保持责任心和使命感,努力解决好每个难题。

保持自信,积极乐观

在研究生学习和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但只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努力尝试用多种方法来解决,积极面对,暂时的困难总会演变成最后胜利的喜悦。在科研过程中,遇到理论被推翻、数据结果被外审质疑等多种情况,当时的自己会觉得有些无奈甚至崩溃。但在导师的帮助和鼓励下,慢慢调整心态,应用多种方法来修改和完善,再大的修改困难也会迎刃而解。同样的,在实习时,也遇到自己的项目方案被前辈质疑和否定的情况,自己也要学会放平心态,转换思路,从头思考,多向有经验的前辈学习和请教。久而久之,自己也会在困难解决中不断磨砺和成长。真正的失败,不是遇到困难的那一刻,而是决定自我放弃的那一刻。面对学习和工作难题,要尽量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定会战胜困难,迎来胜利的曙光。

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在航行。坚定心中所向,脚踏实地实现;做好当下规划,寻求多元发展;始终保持自信,积极乐观向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生活或工作的点点滴滴中,做好当下事,不断突破,不断成长。

(编辑:相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