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武大】我怎样当助教
实习生:肖淙文
“大家好像对‘边际成本’和‘边际产量’这两者的关系还不太明白,今天我来解答下这两个重点概念的相关问题……”《微观经济学》习题课的课堂上,李姝正在耐心的给同学们答疑解惑。讲台上的这个姑娘既不是青年教师,也不是这门课的授课对象,她有个特别的身份——课程助教。
李姝是经济管理学院2014级西方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作为叶初升教授的助教,她主要负责2014级经济学本科生的《微观经济学》课程。在珞珈山,像她这样担任课程助教工作的学生还有很多。
为了全面加强本科教学质量,武汉大学出台了《关于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规定》《关于实行本科教学课程助教制的办法》等,鼓励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并建议各学院(系)为教授配备1名课程助教,由其承担有关教学辅助工作。
按照规定,课程助教由在校博士生、研究生或高年级优秀本科生担任,不能代主讲教师进行课堂授课。他们的工作包括课前准备、学生考勤、辅导学生上讨论课和习题课、进行课外答疑、协助批改作业、记录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登录成绩等。
本科生院有关负责人介绍,“武汉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设置课程助教,主要是为了减轻教授负担,同时也可丰富在校生的学术经历。”
据了解,很多学院(系)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助教制度。如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对学生助教进行严格培训,要求他们必须随堂听课,向主讲教师反馈学生意见;生命科学学院每年补贴14至15万元作为助教津贴费用;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课程选聘助教人次超过主讲教师人数,并划拨专项经费,一年发放课程助教津贴近20万元。
“刚开始担任助教时还有些纠结,怕会耽误学习时间,但是后来发现自己为了做好工作,不知不觉看了很多专业书,反倒成了拓展知识的途径。”李姝感慨,研一时的助教经历让她收获颇多。
助教除了帮助本科生的学业,还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上的指导。由于带的是大一新生,李姝成了这群刚走出象牙塔的孩子们的“领头人”“孩子王”。很多同学都会与她互加微信,咨询一些关于社团、大学生活规划和考研保研的问题。“我们年龄差得不多,没有代沟。我读本科时也像他们一样经历过迷茫期,我的经验可以给他们一些参考。”李姝说,“看着他们求知若渴的学习劲头,我也会重新审视自己,在专业上更加努力。”
李姝认为,课程助教的设置十分必要:一方面可以帮助教授做一些诸如打印、誊录成绩的机械性工作,保证教授的科研时间;另一方面,同龄人之间能够更好地沟通交流,为同学们提供帮助。
除了中国教授外,哲学学院也为外籍教师配备了助教。今年9月,南加州大学的哲学博士马修通过招聘来校任教。外国哲学专业方向的博士生胡学源凭借其扎实的学术修养和外语能力,成为了马修的助教。除了日常的助教工作外,帮助外籍教师适应中国的工作生活也是她的职责之一。“马修老师不懂中文,来中国后要办的各种事务都需要助教帮忙,比如办理入职手续、外国专家证、居留许可、银行卡等。”胡学源说。
另外,由于语言上的障碍,课程助教有时候还扮演着学生和老师中间的沟通桥梁,“我们会经常汇总学生关于课堂教学的意见或者专业上的困惑,向外教反馈,承担上传下达的工作。”马修的另一位课程助教彭丽说。
课程助教虽然没有编制,但有一定的薪酬补贴。经济与管理学院的优秀本科生助教雷霆认为,当助教有一定的报酬,但是其意义远远超过了“勤工助学”。“对于老师来说,可以减轻工作负担;对于学生来说,是良好的咨询途径,对于助教本身而言,更是交际与工作能力的锻炼。”
小小助教,有大作用,也有大学问。
(编辑:付晓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