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市一系列农业科技“营养套餐”助力城乡一体化发展
4月23日从孝感市科技局了解到,随着该市推出一系列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激励政策,一份份农业科技“大餐”也相继新鲜出炉,打通科技到企、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的各项工作已经全面铺开,农业科技创新方式和成果转化手段渐成体系,成为引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动力。
科技到企:创新引领+成果转化+项目支撑
为帮助和引导更多的涉农企业、创新示范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突破一个个创新发展“瓶颈”,科技部门强力推进“三大破解术”,助力农业真正跟上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搭建创新平台。先后帮助400余家涉农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开展常态合作;获批10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示范企业(基地)72家,其中省级27家;建成5家省级校企研发中心、4个院士工作站和2个省级农业科技加工园区。
力促成果转化。灵活采取“武汉研发,孝感转化”、“自主研发,就地转化”等创新模式,全市连续五年累计引进和自主研发农业科技成果200余项,转化率达95%以上,一批新技术、新工艺、新品种已经成为孝感市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技术。
通过项目支撑。精心筛选和推荐一批创新能力强、示范作用好、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参与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竞争,全市“十二五”以来先后获得过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支持的涉农企业达130余家(次)。通过实施一批项目,有效激活了大片产业,粮油、畜禽、水产、茶叶、果蔬等产业逐渐发展成为我市现代农业的“当家”产业。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推进了四五六产业的快速发展,大批村镇和农民逐步成为加长加粗产业链、加速加高产业附加值的有力推手。
科技进村:政策引导+产业扶持+信息化
政策指向。为找准科技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选准新农村开展科技创新、稳步迈向城镇化的结合点和落脚点,印发了上万册《科技支持新农村建设政策指南》口袋书,让中央和地方各级惠农新政、科技新策能够紧接地气。
产业撬动。重点对连片经营产业辐射到全市80余个村镇的一批涉农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实施科技项目支持,吸纳社会产业投入超过百亿元,农村城镇化随着农业产业化和农民专业化程度的提升而加快。
加速信息化。率先在安陆、孝昌和汉川沉湖镇开展省级农村信息化示范市县、乡镇试点;组织选派25名乡土专家受聘于“湖北农技110”,开展常态化农技信息服务;以“产业通”为载体,与省智慧农村信息平台对接,信息覆盖到全市95%的行政村。“互联网+”嫁接生态农业产生巨大加速效应,形式多样的农业电子商务模式如雨后春笋在各地村镇破土而出。
科技入户:产业带动+职业培训+技术指导
农户、农民是现代农业最活跃的生产要素和生力大军。科技部门把服务重点转向进一步提高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提升农民职业技能。
支持重点产业。根据政策走向和市场动向,重点对惠及更多民生的粮、棉、油、林、茶、果、蔬、畜禽、水产、食用菌、马铃薯、中药材等12大产业链予以支持,促成产业集群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全市4000余农户从科技支持的产业中受益。
及时开展培训。以提升农民职业化水平为目标,联合全市农业、农机、畜牧、水产等10余家涉农部门,年均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000人次以上,培养出了一大批种养大户、技术能手和农业科技明白人、带头人。
跟上技术指导。组建省、市、县三级架构的农业科技特派员队伍,阵容达300人,省内高校院所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本土实用技术骨干,帮助农民在不断提高技能的同时积极参与新型工业化、农村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生产,逐步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董晓芳 郭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