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孝感创新农村治理模式激发基层党支部活力
我为人人服务 人人互相服务——湖北孝感创新农村治理模式激发基层党支部活力
新华网武汉8月20日电(记者梁相斌、沈翀)60岁的袁金田是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袁湖村村民,刚开始领养老金的他经常需要查账、取款。“之前还担心得不停地往镇里跑,没想到在村里就能解决。”
近年来孝感市创新农村治理模式、打造“1+X”服务体系,方便了许多袁金田这样的村民。孝感市委书记陶宏介绍,“1”是核心,指党的领导,‘X’是变量,包括各类基层社会服务组织和服务平台,这个体系就要是在党组织领导、引领和推动下,实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解决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创新服务组织体系:理事会议事、协会办事
税费改革后,“一事一议”议不起来,农村公共事业陷入停滞,如何重建农村基层党组织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孝感市孝南区袁湖村探索出基层党支部与农民理事会、协会结合的服务体系,难题迎刃而解。
村里争取到了修路项目资金,可是需要自筹10万元配套。“不收农业税了,怎么找农民开口?”村党支部书记袁少敏把自己的苦恼告诉了村里红白喜事协会的老人们,没想到他们一出面,钱的问题很快解决了。
这让袁少敏感到了群众力量的强大。成立村务理事会,让村民从老党员、老模范等中推选,村里的大事小情都要经理事会商议,村级财务张榜接受理事会监督。执行则由理事会牵头组建专项协会,重点吸收肯奉献、懂技术、有才艺的村民加入。
拿村里的路灯管理来说,路灯管理协会成立后,村里的电工担任协会骨干。现在,路灯坏了有人及时维修,收齐电费只需要一、两天。
目前,袁湖村除了红白喜事协会,还成立了环境卫生、文体新风路灯管理等8个常设协会,修路、灌溉等5个临时性协会。
据袁少敏介绍,协会里的骨干都是免费向村民提供服务,协会给这些骨干提供了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
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袁湖村“理事会+协会”的组织体系让村里运行井然有序。村民袁汉惠说:“村貌大变样,青山绿水、水泥路面跟城里一样,收的钱也都花在了明处、看到了效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这些年的工作让人信服。”
如今,袁湖村创新基层组织服务体系的经验已作为经典案例在孝感推广。
壮大服务队伍:把热心公益的年轻人吸收到村级志愿队中
村里事无巨细,仅靠3、4个村干部跑断腿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孝感市强化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为核心的队伍建设,发挥党员、志愿者等骨干作用,形成了“我为人人服务、人人相互服务”的互助氛围。
在孝感,不少村都组建了志愿者服务队。在安陆县余寨村,15人的志愿者服务队帮着村委会扶贫济困、打扫卫生、照顾空巢老人。
彩砖厂老板余晓安是志愿者服务队牵头的3名党员之一。一次看望生病老人时,他发现老人家里的水缸空了,便闷声不响到200米的塘堰里挑了两担水,把水缸灌满。31岁的志愿者赵林是本地养猪大户,看到一家特困户门口坑洼不平,自掏腰包请挖机把门口的路修整好……
志愿者服务队延伸了村党支部的服务触角,他们做的小事,村民们看在眼里,暖在心里。余友情说:“现在村里矛盾少了,入党积极分子多了,去年就有3名村民要求入党。”
丰富服务平台:一站式服务让农民“足不出村”
有了服务组织和队伍,孝感市还搭建起了多样化的基层服务平台。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是“主平台”,市政府将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审批职能下放,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办理新农合、社保医保、低保证明、准生证等业务。
在孝感市,大部分行政村都建设了标准化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宋垅村三组村民邓金兵在黄冈打工,7月下旬特地回来为给刚出生的女儿办户口,出乎他的意料,在村里3天就把户口办好了,而前些年他邻居黄琴琴用了半年多。
经过2年多的运行,宋垅村党支部书记宋光朝感到村党支部的权威性在增加。“过去审批权集中在乡镇,现在村里也能办证,村民对党支部愈发信任。”
现在,水电、有线电视、银行、通信等商业机构也通过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实现服务下沉。权威性增强的基层党支部则开始自己搭建平台方便村民生产生活。宋垅村组建了农资服务中心,通过集中采购降低村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成本,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孝感市委组织部部长罗平烺介绍,下一步孝感将继续完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广覆盖、全达标。同时拓展建设村级服务就业、法律援助等“专项平台”。
(见习编辑:陈佳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