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随母姓奖千元”,也算改革?
“跟妈姓,发奖金”意图挺好,可对地方政府来说,改变“重男轻女”的生育选择,着眼于改善“养儿防老”的现实土壤,比行政权越界要靠谱。
“子随父姓”的传统,被沿袭已久。可安徽长丰县却试点起“姓氏改革”:若新生儿随母亲姓,则其家庭可获得1000元奖励。目前,该县下塘镇、左店乡、朱巷镇等乡镇,已有30户新生儿家庭主动申请新生子女随母姓。
跟妈姓,发奖金。应该说,长丰的“姓氏改革”初衷挺好,即通过物质激励,渐次改变人们的某些病态观念,如男尊女卑、“生儿延续香火,生女等于断后”。兴许在推行者看来,“子随父姓”观念内含了“传宗接代”的认知习性,易导致父母生育时的男孩偏好;而倡导“随母姓”,则能淡化父姓意识,推动男女间的性别平等。
毋庸置疑,给偏颇的性别价值取向矫枉,不是坏事。而我国现行《婚姻法》中,也明确规定,子女姓氏可随父姓也可随母姓。
饶是如此,“子随母姓奖千元”的做法,仍引发一片质疑。其中有关于政府角色伦理的,如“跟谁姓是家庭内部事务,有必要干涉吗”;也有对该举措实效的考量,如“奖励能调解男女比例失调的问题?”;有打趣“假如父母同姓怎么办”的;还有对“钱从何来”的追问……这些质疑,未必都在理,却也点出所谓“姓氏改革”的疑点所在。
尽管新闻中没交代奖金谁埋单,但从资料看,它可能是中国/联合国人口基金会赞助——从2011年开始,长丰就成为该基金会项目的试验田,项目周期五年。若果真如此,那对当地政府“乱花钱”的指摘,或有失偏颇。但没乱花钱,不等于作为得当。对子女该跟谁姓,法律给出的方案是“家庭协商”。毕竟姓氏承继的命题,存诸文化沿袭与私域选择的交集中,由行政主体插手,或属越界。搞笑的是,在当地左店乡,对新入户的随母姓家庭,男孩奖1000元,女孩奖800元,这算什么平等?
而试图以奖励“随母性”来增进男女平等,作用也不可高估。要知道,仅以“男权本位”解读子随父姓,有些片面。有专家就解释:姓氏是种复杂的指代符号,它糅合了血脉关系、宗亲纽带等伦理因素;还有生物学者指出,孩子跟父姓,有遗传学依据,血缘直系后代的存续是以Y染色体为“识别符”的……而最重要的,是它在时间沉淀下,已成风俗习惯、文化认同,这不是“性别歧视”解释得了的,在国外还有妻随夫姓呢。难怪有人说,“姓氏革命”其实就是“重返母系社会”的潜意识颜色革命,太过原始,也罔顾了文化积淀的力量。
以此看,在姓氏上做文章,不如做些实在的,如消除现实中的就业性别歧视。要改变“重男轻女”的生育选择,就应着眼于民众的“养儿防老”等心理预期,通过制度化养老保障的方式,打消其现实顾虑。本质上,这才是政府的应履之责。
说到底,之于政府,在消除性别歧视上,与其“瞎忙活”,不如恪守权责边界:而着力改善“养老靠儿”的土壤、消除那些显性歧视,也比在姓氏传承上“动脑筋”来得有意义。(午夜侃人)
(见习编辑 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