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发改委主任、省信用办主任李乐成:让失信者处处受限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2014年12月底,省政府发布了《湖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覆盖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四大领域。如何有序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打造“信用湖北”?记者近日采访了省发改委主任、省信用办主任李乐成。
“失信”造成经济损失每年超6000亿元,信用建设迫在眉睫
记者:如何理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紧迫性和重要性?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李乐成:信用体系建设乃大势所趋。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均提出要加强社会征信体系建设。省委、省政府在《湖北省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中明确:2015年要推动建立全省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2017年基本建成并实现信用信息共享。
据统计,因诚信缺失,我国企业每年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解决商业欺诈、制假售假、偷逃骗税等失信问题的关键所在。
按照统筹兼顾、远近结合、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思路,今年至2017年,是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全面推进阶段,主要围绕信用记录、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失信行为联合惩戒、信用服务机构、法规制度标准等五方面展开。2018年到2020年,是巩固提升阶段,建成国内领先,同时体现湖北特色,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
消除“信息孤岛”,记录可核查可追溯
记者: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难点和重点如何突破?
李乐成: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要覆盖“四大领域”,即: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
政务诚信是关键。政务诚信是表率、是导向,重点推行政务公开,政务公开的范围、内容、形式、工作标准、时限要求、审批权限、服务承诺将形成制度;商务诚信是重点,重点抓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纳税、信贷、电子商务、劳动用工,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社会诚信是基础,以医疗、环境保护、劳动保障、知识产权、社会保障等领域的诚信建设为重点,将诚实守信深入人心;司法公信是保障,加强审务公开、狱(所)务公开,推动检务公开、警务公开,加快立法,细化处罚标准,以标准促进司法公信建设。
当前,最迫切工作主要是两项:一是建设省信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我省将制定全省统一的信用信息采集和分类管理标准,把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社保缴费、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交通违法、法院生效裁判执行等信息纳入,推动地方、行业信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逐步消除“信息孤岛”,保证每个企业、每个人信用记录可核查,可追溯。
二是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提高失信成本。建立联合惩戒机制,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
失信者处处受限,重点行业建“黑名单”
记者:体系建成后,失信行为将怎样受到约束和惩戒?
李乐成: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是社会信用体系各环节协调运作的制度基础之一。
对于诚信企业和个人,我们将通过“信用湖北”网站及新闻媒体宣传,营造一个守信光荣的舆论氛围。诚实守信者,可享受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等“绿色通道”和相关政策倾斜。
对于失信者,将从四个方面进行约束和惩戒,一是市场性惩戒和社会性约束,引导市场主体在交易活动中强化信用信息服务和产品的应用,使失信者在市场交易中受到制约。对失信行为进行曝光,通过舆论引导和道德谴责形成威慑力;二是行政监管性约束和惩戒,在工商、纳税、金融、价格、进出口、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医疗卫生、知识产权、流通服务、工程建设、电子商务、交通运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交通违章、法院生效裁判执行、市场中介、教育科研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建立黑名单制度,推动政府在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的市场准入、资质认定、行政审批、政策扶持等方面实施信用分类(分级)和动态管理;三是行业性约束和惩戒。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自律规则,对失信者进行警告、行业内通报批评、公开谴责等惩戒;四是实施司法性惩戒。落实中央文明办及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规定,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合司法惩戒。(林建伟 罗志东 翟玉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