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声音”台湾元素成看点 大陆文化品牌输出

09.02.2015  12:31
中国好声音》唱火台北(照片由梦响强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提供) 《中国好声音》台北演唱会的台湾观众(照片由梦响强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提供)

  2015年伊始,《中国好声音》台北演唱会在小巨蛋圆满落幕,包括吴莫愁、李琦、张碧晨、陈冰、刘明湘等在内的三季《中国好声音》学员在台北同台。这是《中国好声音》巡演首度放歌台北,也是近年来大陆音乐界在台湾规模最大的单场演出之一。

   中国好声音》的台湾元素

  大陆、台湾两地音乐人的融合成为这台演出的亮点,不仅两岸歌手同台,演唱的39首歌中,翻唱台湾歌手作品及台湾音乐人参与创作作品达19首。

  当下的娱乐行业是资本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行业,音乐真人秀节目因为兼具视、听综合冲击,成为注意力经济的宠儿,被当代传播学者视为娱乐业和传媒业融合的产物。《中国好声音》集结了两岸娱乐、传媒的优势,在资源、知识产权、人力等方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导师、学员到曲目,都体现了两岸联合的力量。

  真人秀节目的灵魂是人,音乐真人秀的看点则在于导师和学员。虽然之前大陆的音乐类真人秀中不乏台湾音乐人的身影,在大陆享有高知名度的音乐人柯以敏、包小柏、伍思凯、黄舒骏等都已经亮相大陆荧屏,让观众眼前一亮,但《中国好声音》为导师们提供了充分自我展现的空间。第一季《中国好声音》中庾澄庆客串主持人,令大陆观众了解了庾澄庆音乐之外的综艺魅力。第二季《中国好声音》中张惠妹和庾澄庆联手展示台湾流行音乐的阵容。第三季齐秦加盟,吸引了他在大陆的听众。王治平、Ella(陈嘉桦)、张信哲、萧敬腾、莫文蔚等台湾知名音乐人都成为《中国好声音》的梦想导师。台湾音乐人才及其在大陆的号召力,为《中国好声音》的二度创作提供了基础。在调动台湾音乐人与节目深度交融、发掘各地区嘉宾表现力等方面,三季下来《中国好声音》积累了丰富经验;而台湾音乐界的深厚人才储备,则为《中国好声音》的制作野心提供了可行性。

  《中国好声音》的台湾学员也成为看点。来自台湾的学员在这个平台上充分展示了个性与才华,张玉霞、卓义峰、阿蜜丝女孩、叶玮庭、林育群、叶秉桓、刘明湘、张心杰等歌手,不仅通过《中国好声音》成功走入大陆的千家万户,也拓展了大陆观众对台湾流行音乐、原住民音乐和文化面貌的视角。

  除了导师、学员,台湾歌曲对《中国好声音》也多有贡献。数据显示,大陆音乐真人秀节目中,台湾歌曲比例达到1/3左右,与大陆歌曲、欧美及其他地区歌曲三足鼎立。仅以第一季为例,盲选阶段学员共表演歌曲59首,其中台湾歌曲32首,占总歌数的54%。台湾歌坛30年的优秀创作积累为《中国好声音》提供了厚实的储备,这些作品大多传唱范围广、流传时间长,具有广泛的聆听基础,更容易引起共鸣。

   有作品才交流得起来

  2014年末,国台办发言人在向海内外媒体介绍两岸春节文化交流活动时,对《中国好声音》台北演唱会重点推介。

  业内人士指出,一台好的节目应该追求从节目品牌到娱乐产业品牌到文化品牌的不断提升,在这点上,两岸文化界人士应该有此使命感和责任感。

  文化交流首先要有作品,只有优质的作品才会引来优质的合作资源。2012年夏天,《中国好声音》一亮相便在华语地区产生影响,引起台湾媒体关注。2013年第二季一开播,台湾中天综合台便找到《中国好声音》寻求合作。其后便是两季节目连续登陆台湾中天综合台,第一期节目一播就打败台湾热门节目《康熙来了》,取得同时段收视第一。

  节目的火爆产生了连锁效应,人们对两岸间音乐产业、文创行业形成合力有了更多的思考与期待。《好声音》的制作方星空华文传媒努力探讨合力的凝聚,而梦响强音文化传播公司

  致力于“好声音”品牌的打造与传播,围绕版权、演艺、巡演、经纪等构建起商业模式。“好声音巡演”走遍了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大中华地区,成为最具关注力及商业潜力的演出品牌,与《中国好声音》节目的收视热潮相得益彰。现在,梦响强音已搜索出一套模式,即节目带动传媒热度,热度催生演出驱动力,现场增强音乐及表演感染力,受众与文化品牌良性互动。

   大陆流行文化品牌已经形成

  虽然《中国好声音》的节目版权系海外引进,但经过本土化改造以及开创性的产业化运营,“好声音”品牌已经成为大中华地区最具号召力的文化品牌之一,“好声音”的产业化运营也引起曾经引领流行文化的港台地区的关注。2014年10月,台湾“中华文化推广协会”理事长赵怡曾在《中国时报》撰文:“每周仅播出一次的《中国好声音》在2013年为浙江卫视赚进高达13亿元人民币的广告收入,换算成台币约当于我们4家无线电视台全年广告收入和公广集团的捐助收入总和,可见其传播威力之强劲。《中国好声音》的惊人效益带来的深思是,眼看着两岸的实力落差将继续扩大,我们应如何善用手中的资源,争取与大陆合作并创造双赢的机会。

  赵先生的观点反映了两岸流行文化发展的变化。虽然文化产品的特点是非货币化,我们很难去量化一档节目、一首歌曲的准确产值,但无法否认过去30年来台湾流行音乐、影视作品、文学艺术等给大陆带来的影响力。新浪潮电影、台湾综艺、校园民歌运动、滚石、飞碟、小虎队等等无不作为符号化的文化品牌,彰显了台湾文化的影响力。目前,在《中国好声音》创造惊人经济效益的同时,“好声音”品牌也在港澳台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产生影响,标志着大陆流行文化品牌已经形成,并从引进走向输出。

  “好声音”品牌的出现并不偶然。香港工商专联会会长、资深时事评论员杨志强认为:“这个现象清楚呈现了两岸三地交流的深化,既折射两岸三地文化不同,也在互相交融和渗透中取长补短,这是两岸三地文化互动的一个现象。若是我们能认清楚‘中国化’在当今世界的竞争力,从而积极作为,则两岸三地可以共赢。

  近年来,伴随着大陆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文化产业的振兴,大陆文化品牌的培育与输出成为中国软实力的大课题。如何将时代的课题和个体的发展结合起来,将文化品牌的商业变现和文化责任结合起来,《中国好声音》的产业化、品牌化运营模式提供了一个思路。(文星)(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