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在“打盹”?

17.11.2014  12:17

      自2008年12月进入第24活动周以来,太阳一改往日的“火暴”脾气,变得温顺了起来,即使进入到太阳活动高年,也是不温不火。截至目前,太阳仅爆发了41次X级耀斑,出现了8个面积大于1000μh(1μh=3*10^6平方公里)的活动区。那么,为啥太阳在本该“活蹦乱跳”的日子里却“打起盹”了呢?
      24年一遇的大活动区 太阳不想“火”
      10月17日,太阳活动区AR12192转入到可见日面,面积为260μh;10月23日,该活动区面积达到最大值2740μh。
      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首席预报员薛炳森介绍:“该活动区已经形成近两个月了,其面积创下了太阳第24活动周的纪录,宽度可与木星相比。”该中心研究员陈安芹说:“在7天的时间里,太阳的活动区扩大了10倍。目前,其表面积相当于地球表面积的16倍。AR12192是24年一遇的大活动区,面积超过了太阳第23活动周最大活动区AR10486(最大面积为2610μh)。”
      据该中心监测显示,自10月21日以来,太阳活动区AR12192共爆发了6次X级耀斑和32次M级耀斑,并已于10月30日转出可见日面。虽然该活动区爆发的大耀斑比较多,但是并没有出现晕状日冕物质抛射 (CME) 爆发,因此没有产生地磁暴,也没有发生灾害性空间天气事件。
      据悉,该活动区爆发的6次X级强耀斑大都发生在晚上,只有10月19日爆发的第一次X级耀斑发生在北京时间的中午。
  “基于太阳整个第24活动周的特点,太阳在这个活动区的发育较为缓慢,表现在维持活动区存在的磁场结构非常稳定,容易产生爆发的破坏现象不明显。”薛炳森说,“在其正对地球期间,除了耀斑影响地面短波通信外,地球周围的空间环境受到的影响很小,甚至未引起地磁暴。”
      在太阳活动区AR12192发威的时候,恰逢我国探月工程再度返回飞行器进入月地转移轨道。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在此次月地返回试验任务中,为测控部门连续提供了空间天气预报,并对空间天气的影响进行了评估,为探月工程任务的圆满完成做出了贡献。
      整个周期状态不佳 太阳不愿“热”
      虽然太阳活动区 AR12192面积很大,但却不及AR10486名声响亮、产生的空间天气影响大。2003年10月28日,太阳活动区爆发一次X17.2级耀斑,并伴随出现速度超过每秒2500千米的高速CME和高能粒子,此次事件被称为“万圣节事件”。ACE卫星粒子探测仪无法工作,瑞典5万居民用电中断,北京等地无线电通信一时中断……
      与目前太阳活动不温不火的状态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太阳第23活动周内的黑子数增加快速,很快进入峰年。在2000年和2001年,太阳活动异常活跃,太阳表面经常有几个大黑子群并立。薛炳森介绍说:“在2000年7月中旬发生的‘巴士底事件’,其超强的高能粒子流造成了多个卫星异常,甚至使GOES等卫星的太阳帆板功率显著下降。”太阳活动第23周峰年的余威延续了数年,甚至在接近尾声的时候 (2006年底),仍发生了一次强太阳活动事件,还曾干扰了我国“风云”系列卫星的发射。
      总体来看,太阳第24活动周的开始时间较晚,黑子数增加缓慢,太阳表面附近的能量积累不够充分,因而结构复杂的大黑子群数量少,产生爆发事件的频率也低得多。黑子活动区的不活跃导致太阳爆发活动的规模偏小,使得太阳第24活动周记录到的重要事件数量少,规模小。
      目前,太阳第24活动周的高峰已基本过去。从前半周的状态统计情况来看,太阳活动水平要显著地低于上一活动周,表现为太阳黑子数和大型太阳风暴事件偏少,对地球的影响不显著。“相比其他太阳活动周,第24活动周还没有产生超强耀斑;从活动区面积来看,虽然第24活动周最大活动区的面积超过第23活动周,但是第23活动周共有30多个面积超过1000μh的大活动区,远超第24活动周。”
      薛炳森称,今后3年至4年,太阳活动将进入到下降期,整体状态表现将依旧不佳。正是由于能量积累的先天不足,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也会弱很多。
    (来源:中国气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