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岁太庙"造"出艺术馆 李叔同名作亮相开馆展

24.10.2015  12:30

昨天,“历史的温度: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具象绘画”大展在北京太庙艺术馆开幕。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

 昨天下个不停的小雨,如同要洗尽太庙周遭的历史尘埃。今天起,这座拥有600年历史的古老建筑将迎来一个全新的身份——太庙艺术馆。试想一下,漫步在这承载中国古代最高礼制的太庙内,一边聆听百年宫墙传出的历史脚步声,一边欣赏那风格各异的艺术品,该是何等惬意。

据了解,太庙艺术馆的馆域面积为太庙红墙内全部区域,包括古代中国最高建筑等级的太庙享殿、寝殿、祧庙及6座配殿等明代建筑,相当于院内9座古老宫殿都将成为艺术馆的组成部分。“前些年,我们一直在试运行,不断作细微调整。”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主任李鹏说,历时3年设计、规划、改造,太庙艺术馆从今天起正式对外开放。“以前我们常说‘艺术殿堂’,如今艺术走进真正的殿堂,这个词儿算是名副其实了。”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介绍,央美与北京市总工会已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太庙艺术馆。

根据协议,太庙艺术馆由市总工会、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央美三方共同管理运营,组建专业委员会,按照社会化、专业化、公益性的定位,持续完善艺术馆的运营机制与组织结构,将举办艺术展览、文物展览、文化讲座和公共教育活动。

要在古建内“”出一个艺术馆,绝非易事。据了解,为防止伤及古建一砖一石,每次展览的展墙都是重新搭建的。“工人施工时,我们需要派专人盯着,哪怕不小心敲打到地面都不允许。”李鹏透露,为了打造世界级艺术馆,他们特意邀请了当代著名建筑师朱锫主持设计,在充分保持古建风貌和保护历史文物的基础上,增加了专业展览设施,同时兼顾国学讲堂、职工文化服务等功能。展厅总面积6000余平方米,目前展厅设施、灯光照明、安防技防系统均采用国际先进技术,经检测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至于今后艺术馆的展出内容,李鹏透露,首先得契合太庙文化气质与历史建筑氛围,将立足做高端艺术展,“主要包括文化历史类的美术、传统文化、文物类的展览。”高端并不代表低产,艺术馆今后力争每月推出不少于两个展览,其中,每年将和央美合作推出4个展览。

而门票方面,则将视展出内容而定是否收费。“对于不收费的展览,除了进入正殿需要花15元购票外,其他区域内的展览,两元钱的门票就相当于通票了。”李鹏说。

开馆展

李叔同等珍稀名作亮相

本报讯(记者 陈涛)作为太庙艺术馆开馆展,“历史的温度: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具象绘画”昨起亮相太庙内的7处宫殿。展览在太庙大殿、后殿、配殿等7个展厅同时展出200余件中国具象油画作品,其中以中央美术学院收藏的20世纪具象油画珍品为主体,同时展出部分收藏于中国美术馆、北京美术家协会、大都美术馆等艺术机构藏品以及艺术家、收藏家等个人藏品。

历史的温度”也是中央美术学院建院以来,首次大规模将院藏精品向社会公众系统展示,其中尤以“徐悲鸿及北平艺专的名师”作品、“马训班”师生作品、“油研班”师生作品、“董希文及其董希文工作室”作品、“靳尚谊及新古典主义名家”作品、“中央美术学院藏外国具象油画原作及研摹作品”等众多板块为代表。展览中可以欣赏到李叔同、徐悲鸿、吴作人、董希文、靳尚谊、侯一民、刘小东等一大批老教授及央美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油画作品。

展览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新学启蒙(1900-1949)、国家叙事(1949-1976)、本体精研(1977-1999)、当代关切(2000-2014)和中央美术学院藏外国具象油画原作及研摹作品。其中,“新学启蒙”以清末民初难得一见的老油画、存世数量稀少的玻璃画为起始,又有40余件民国时期的珍贵油画,其中包括近年来刚刚发现的留日归国的李叔同作品《半裸女像》、第一位留英归国的李毅士《陈师曾像》《王梦白像》、第一位留法归国的吴法鼎《旗装女人像》、徐悲鸿的《双人体像》,以及林风眠、吴作人、孙宗慰、齐振杞、艾中信、冯法祀等早期重要油画家的作品。央美老院长靳尚谊1984年创作的青年彭丽媛肖像《青年歌手》也将亮相馆内。

据了解,本次展览将免费展至10月11日。 本报记者 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