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想大讨论〗凝聚共识——教育思想大讨论的核心诉求
今年初,学校发布《武汉纺织大学2015年教育思想大讨论工作方案》,要求通过教育思想大讨论,力争在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厘清办学思想和办学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促进学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等方面解决几个共识性问题。笔者应学校党委宣传部邀请,就此教育思想大讨论的“凝聚共识”问题,谈一点感想。不揣丑陋,以求教方家,并助力教育思想大讨论。
首先,凝聚共识的目的是为了遵循规律,推进改革与发展。 一般而言,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成果认为:大学是保守的,而当其内部形成共识以后,其改革创新的内在动力却又是很大的。我们还可以从杰出校长的体会来进一步理解。在美国哈佛大学历史上担任过二十余年的杰出校长德里克•柯蒂斯•博克(Derek Curtis Bok),在2011年对我国学者的访谈中谈到:“没有人能够通过命令教授们去教得更好,从而改善教学;同样的,没有哪一个大学的领导人能够通过命令教授们写出更好的著作,来得到更好的书……这其实是一个劝说的过程……只有这样,新教学法才可能成功实施。”凝聚共识以获得改革与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一条促进高校发展的历史经验。
其次,教育思想大讨论是凝聚共识的有效途径。 回忆笔者几年前曾经阅读过的我国几百所高校本科教学评估《自评报告》,发现几乎每一所高校都在其重大问题上以及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都通过教育思想大讨论来形成共识性,推进改革。比如中山大学曾经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开展过旨在解决不同问题的教育思想大讨论,其中影响较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是在2000年初,旨在世纪之交做好学校学术传统和文化精神的传承,使广大师生对中山大学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精神有更丰富、更深刻的认识,进一步推动新世纪校园文化的建设,在全校开展“中大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大讨论”。通过大讨论等一系列活动,中山大学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渗透到了校园文化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中,强化了以校训为核心的校园精神,大大推动了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在广大师生员工中营造了一种关心学校、热爱学校、积极进取、努力工作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坚定了师生员工热爱学校、尊重传统、振兴中山大学的决心,使该项“凝聚力工程”达到了预期目的,在进入21世纪的关键时期,中山大学获得了改革与发展强大的内在动力。
再者,作为武汉纺织大学,就人才培养职能而言,“需要和可能”在哪些方面通过教育思想大讨论来凝聚共识呢?
——需要和可能在“高水平大学”、“特色大学”、“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等定位与目标问题上,在各层次、各工作领域形成共识。因为,一方面,这些问题是学校近年来在面对内外改革与发展形势下,经过艰苦探索所取得的成果,其具有基础和关键意义;另一方面,这些定位与目标问题是学校下一步改革与发展顶层设计的依据。同时,2014年12月教育厅组织的对我校审核评估的预评估中,从专家反馈意见来看,一个比较集中的意见就是,上述定位与目标问题还有进一步凝聚共识的空间,还可以进一步贯通在全校工作之中。
——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比如,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关键环节的校企合作问题;学风建设文化中的严格考试环节问题;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更新问题;教学方法改革比如信息技术介入教学问题;质量保障与质量文化建设等有关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些关键问题,既是全国同类高校的问题,也是我校需要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问题,它们需要通过教育思想大讨论,使其形成共识性行动,并能够不断逼近最优的效果,不断地在各层次、各工作领域中落地、落细、落实。
——已经取得的学科、科研成就和人才培养成就的进一步提升其共识性信念与延伸发展问题。针对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多学科协调发展战略;针对世界纺织科技发展的方向、纺织行业产业发展的实践这两极,催生学校纺织科技馆“三大镇馆之宝”,比如其中“纤维纶及其应用图”,提出了我校学科专业的聚集点、科技创新的聚焦点、跨界培养的着眼点;针对纺织科技交叉、复合、分化等发展趋势,确立的“一元领先,多元并进、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布局建设思路;针对国家和社会、行业对纺织科技高端需求,明确“现代纺织,大纺织、超纺织”的高水平学科发展方向和科技研究创新水准;针对服务纺织产业链的办学使命,以“专业嵌入产业链,产业哺育专业群”来优化专业布局以及提升与产业的耦合度;秉承“崇真尚美”校训,形成具有纺织行业文化与精神特征的“崇真尚美”人才培养特色,并以“重品格、牢基础、强实践、能创新”规格来实现“知识、能力、品格”协调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等。这些已经取得的成就,可以进一步通过教育思想大讨论,形成更深层次的共识性信念,以进一步延伸其发展。
所以,凝聚共识是教育思想大讨论的核心诉求,其最终指向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与目标,他会留下武汉纺织大学“踏着时代鼓点前进”、“一路脚印一路歌”的美誉,而高校恰恰就是声誉的事业,武汉纺织大学当然也是如此。(作者系第一届、第二届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组特邀专家,教育部教学工作评估专家,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博士生导师,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