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爷搬迁记——在利川抗灾救灾工作手记

18.08.2016  01:34

刘大爷搬迁记

——在利川抗灾救灾工作手记 

(贺 俊)8月16日上午8点,厅驻利川抗灾救灾工作组不打招呼,凭借百度地图导航,驱车赶往谋道镇检查督导抗灾救灾工作。 

在离谋道镇还有半小时车程时,工作组电话联系了驻谋道镇的恩施州社保局工作组刘书龙副局长,得知他正在镇里核查灾情,就相约在镇政府碰头后一道督查。到镇政府后,工作组与州工作组进行了对接,拿出项目清单,随机确定了地灾滑坡、水利水毁和房屋重建三类灾情各一处督查现场。因为分管抗灾救灾工作的李治平副镇长前段时间抗灾救灾累病住院了,镇里派出党委副书记俞廷伟和中台村党支部书记石磊乘坐工作组车辆一道前往。 

在去往中台村的盘山公路上,途中随处可见路旁的塌方和落石被清理走的痕迹。听石书记介绍,7月19日暴雨那天,这条几公里的山路上就出现了24处塌方,前几天才抢通道路。 

行进1个多小时,看到了一处“滑坡地段、观察通行”的公路警示牌后,终于到达了第一处督查现场——中台村三组。下车仔细查看,不禁倒吸一口冷气。山路右侧是一个半拱形的破损石壁,道道裂缝在头顶,让人不敢仰视。临近悬崖边的左侧路基已经垮掉了近十米长。 

   

右侧山体裂缝存在坠石安全隐患 

   

左侧道路路基山体严重滑坡 

听石书记介绍,滑坡体悬崖下面还住有两户人家,一户已经转移,另一户80岁的老两口,虽然转移安置了,但白天还是会抽时间下去喂猪。听到这里,厅工作组组长唐俊表示不放心,执意要下山入户去查看。大伙便小心翼翼地沿着悬崖陡坡的羊场山道下山去。一条宽十几厘米、长几十米的滑坡裂缝斜卧在山坡上,让我们不禁对山坡下的房子安危又增添了几分担忧。在下到百米左右深的山脚后,终于看见了陡峭如壁的山体后竖立着三五间或破败或垮塌的土坯房。 

   

工作组一行下陡坡去往山脚危房查看 

   

山坡上的山体滑坡裂缝令人生畏 

来到第一家,一条二十多厘米宽,近十米长的裂缝从上至下贯穿了房子的一侧墙壁,让人都不敢过于靠近。还好,大门紧锁,这家村民已经转移了。 

   

第一户危房房主已经转移 

队伍接着往里走,“有人!”唐俊率先发现了低矮破旧土房顶冒出的炊烟。大家急忙往这处房子走去。果然有人,一位老大爷发现了我们,走出门来。阴暗的厨房里还有一位老大娘在做饭。镇村同志显然没有想到两老又搬回旧房子居住了,显得很难为情。唐俊也没多说,走进里屋,在石书记的“翻译”下和老人话起了家常。老人家名叫刘茂成,今年80岁了,儿子在外打工五年没回家了,女儿也出嫁外出打工了,家里一贫如洗,除了一堆土豆和一筐玉米外,连一件像样的家具也没有。石书记介绍,刘大爷是全村唯一一户只有电灯这一样电器的家庭。唐俊当即拿出500元,交到老人手中。然后,转头与州工作组和镇村同志当即会商,决定马上安排村干部来带领老人离开危房,即刻雇人帮助老人将两头猪、粮食和农具运到安置点,并封门封路,确保老人不能返回居住。镇党委俞书记当即表态,对这一户老人安全和后期生活进行包保。看到镇村同志均已当场安排妥当后,唐俊紧锁的眉头才稍微舒展开来,叮嘱俞书记和石书记,今天晚上前一定要将两位老人及财产转移出去,并把生活安排好,落实后第一时间拍照片发省工作组备案。 

   

循着炊烟走去发现危房有人居住 

   

现场会商应急处理的意见 

查完所有灾情后回到谋道镇政府,工作组听取了谋道镇抗灾救灾工作情况汇报,与州工作组和镇村同志再一次交换了意见。唐俊强调,要把保护群众生命安全作为我们抗灾救灾的第一任务。每一处重大灾情,都要明确一名镇村领导包保责任,州、市工作组要加强督查。对于地灾滑坡危及安全的人员,必须无条件坚决搬迁,并做到绝对隔离;对危房要立即拆除,杜绝农民返家造成安全隐患;对尚未处理的地灾滑坡等险情,要明确专人,加强监测和记录,科学预判,及早预警,防止灾害突变造成人员伤亡。 

   

工作组与州工作组、镇村同志交换意见 

下午6点,工作组返回利川城里,当即向分管的雷凌云副市长通报了情况,交换了意见,责成市政府高度关注涉及群众生命安全的灾情险情,安排一次全面排查。对危房或地灾滑坡等因素的搬迁人员进行责任包保管理,防止人员返回危房家中;对危险系数较大的受灾点提升警示和管护级别,防止人员伤亡。 

晚上9点53分,镇俞廷伟副书记向工作组报告,刘大爷家里的粮食、农具和两头猪均已妥善转移,下山进户的道路也已封闭,老人已在安置点得到妥善安置,并发来了刘大爷家两扇大门均已贴上封条的现场图片。 

直到这时,工作组才松了一口气。今天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 

 

镇干部21点53分发来的人已转移、门贴封条的照片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