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汉〗一所大学蕴藏的时尚生产力
18.03.2015 18:29
本文来源: 武汉纺织大学
来源: news.wtu.edu.cn
11月7日下午,来自英国、日本、俄罗斯、韩国、澳大利亚、墨西哥、印度、爱尔兰等海外以及中国国内共二十八所知名服装院校的学生和老师聚集在汉阳造。这里是2014年武汉国际时装周Just You国际服装名校设计邀请的决赛,也是2014年武汉国际时装周的一部分。 活动当天来自世界高校的服装设计的老师聚在一起,他们更像是相交多年的老友,教学交流不仅仅停留在会议室里,私下的碰撞来的来得更肆无忌惮。 俄罗斯伊万诺夫纺织大学教授维克多是这次大赛的评委,事实上他每年都有好几个月呆在武汉纺织大学(以下简称纺大),是这所学校的常驻教授。 看完整个比赛,他感叹现在的学生比起从前有了太多的变化,“以后好设计就从这些年轻的学生中产生,未来他们将改变和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的穿着,也影响整个世界的潮流。” 代表武汉走上国际T台时尚产业的国际化之路,服装院校无疑扮演了先行者。 纺大服装学院院长熊兆飞是国内最早一批学习服装设计的人,当时尚杂志还是稀缺物时,一本杂志在他和其他老师手中来回传阅,封面翻破了还有人借来反复看。事实上,纺大服装学院早就开始做有关国际间学术交流的事情,每年都有学生到法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做短期的游学。学校也定期请到国内外的专业老师来授课,做学术交流和讲座。 汉阳造的服装设计大赛刚落幕,熊兆飞又和法国时尚学院终身教授Patricia Romatet做在一起开始商量两校合作办学的事情。这些交流,影射在师生的身上,默默地改变着他们的气质和容颜。在这所被称为武汉美女和帅哥最为集中的高校,集中着武汉最会穿衣服和做衣服的人。它也是全国最早建立的服装院系之一,是全国十大时装名校。 发稿前刚刚结束的武汉国际时装周,纺大服装学院是发起者之一,更是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重要推动力。他们中的很多人曾经或是正在代表武汉走上国际T台,把带有武汉印记的服装设计卖到世界各地,把穿衣服这件事变得有趣而赋有生命力。 纺大服装学院每年招收300到400学生,从1984年学院成立至今,服装设计都是一个热门专业。在纺大服装学院,有着不同于其他学院的教学模式,大学一年级学的是基础课程,一年以后学生才开始选方向,针对不同的方向学习更细致的类别和课程模块。 学生毕业后会选择出国留学、国内读研或直接就业。“主流人群还是会选择直接就业,因为我们的学生有着更强的动手能力,他们和市场和企业靠的更近。”熊兆飞说。 从工作室到国际秀场 距离纺大正门不到100米左手边就是服装学院的大楼,2008年以后,纺大把一整栋楼作为老师的工作室来使用。楼上汇集的20多个工作室,一个独立的工作室几乎就是一个完整的服装公式,从设计、制版、裁剪到配合研发、缝纫、销售一应俱全、张文辉、朱雯、黄李勇还在这儿创立自己的服装品牌,走向国际服装舞台。 张文辉被誉为“武汉高校教室登上巴黎时装周第一人”。2009年他成立个人品牌,2011年他零度受邀参加巴黎时装周“China in Paris Showroom”时装展示会,并在全国巡展。 2012年3月,朱雯携作品《Silhouette》(意味轮廓、侧影)亮相巴黎时装周,成为继张文辉之后,全国第二个登上巴黎时装周的大学老师。最近,朱雯带着自己2015春夏成衣系类《沁影》作品闪耀亮相巴黎WHO’S NEXT展会。这之后她马不停蹄赶到北京参加2015春夏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饭店金色大厅朱雯举办了自己的时装发布会。紧接着,在刚刚过去的武汉国际时装周,朱雯压轴子啊闭幕会上做了自己的新品发布会。 在纺大校园里的工作室则是这一切的发源之地,也是最特殊的课堂。每个工作室每年都有十多位学生来学习。所有的流程都有学生现场实践。胡国璋的工作室里,有学生在电脑前画图,这里主要研究和教授学生制版技术。朱雯的工作室里,一个学生在忙着裁减布料,一个学生在缝纫机前缝纫,一个学生则把制作完成的衣服穿在模特身上做最后的调整和修改。 四楼一间约40平米的工作室里,汉绣、红安绣活、黄梅挑花、土家织锦……各式各样的传统民俗布艺布满整个工作室,仿佛一个民族工艺博物馆。这里是叶洪光的工作室,他研究汉绣长达十多年,将民俗工艺充分运用到服装设计中。
眼前一幕在实现熊兆飞对坊大教育模式的预想。“服装设计是一门应用学科,只有把专业放到实践中去才能不断提高。我们培养的目标就是服装设计领域的应用型人才。”
本文来源: 武汉纺织大学
18.03.2015 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