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那些温暖的笑脸

28.03.2018  19:53
      “这几天外地来的人多,好做生意。”3月24日晚上,旧县镇石桥坪村的李佑成来到县城鸣凤镇摆摊,在小货车上睡了一夜。
        3月25日,第三届远安田野马拉松举行。
        天刚亮,旧县镇杜家村的向家莲就坐上班车,赶到镇上看热闹,顺便到县城买药。
        洋坪镇蔡家沟村的张玉勤清晨5点起床。她没有进城,在家里忙着粉刷墙壁、赶制蜂箱,“墙壁刷白了,屋里亮堂些。
        上午8点,发令枪响起,近万名跑友奔向田野,在油菜花海里撒欢。沮河两岸遍地金黄,溪流淙淙,青山如黛。映入跑友眼帘的,是一幅幅田园诗画。
        对这些风景,李佑成、向家莲、张玉勤早已熟视无睹。不过,与这些跑友一样,这些山里人的心情是爽朗的,笑容是温暖的。
        今年2月,经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同意,该县被纳入拟退出贫困县序列,进行全省首批“摘帽”社会公示。他们所在的村,都属于全县1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经评估核查,目前均告“出列”。
        作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经过近3年帮扶和自身努力,他们已暂时告别贫困,开始充满希望的新生活。

        (一)

        今年46岁的张玉勤,住在山大人稀的罗汉峪峡谷左侧山坳里。
        罗汉峪峡谷是远安县最大的峡谷,谷底有“回马坡”,传为蜀将关羽败走麦城后被擒处。经“回马坡”折向西行,沿盘山公路约10公里,山腰有一小块2亩左右的平地,蔡家沟村群众服务中心修葺一新,县国税局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张思科在这里常驻。从这里出发,沿新修的水泥路前行约3公里,鲜见人影,路的尽头有一个4户人家的村湾。
        张玉勤的房屋是一幢二层小楼,在村湾中显得比较破旧,门前屋场凹凸不平,室内陈设简陋。墙上的“2017年度家庭收入明白卡”显示,去年全家可支配收入22544.5元,人均7514元。
        张玉勤十分朴实,她说:“女儿在外打工,只能勉强管自己。丈夫身体不好,一年四季离不开药。2014年前,全家种6亩玉米,玉米主要用来喂猪。一家人有吃有穿,但基本没有现金收入。”2015年,政府出台以奖代补政策,鼓励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穷怕了,我第一个报了名。”张玉勤申请小额无息贷款5万元,养牛、养蜜蜂,种猕猴桃。
        张思科介绍说,张玉勤十分勤劳。她的家离牛栏5公里,为了喂牛,她背着草一走就是1个半钟头。2016年底的一个雪天,张玉勤背着草在山路上滑倒,胳膊流血,骨头受损,在医院住了两个月。“对这样的群众,我们一直在想办法,帮助找到增收的产业。
        张玉勤觉得生活越来越有盼头。“去年蜂蜜卖了1万多元,猕猴桃今年就要挂果。要是有了本钱,明年再种几亩七叶一枝花。
        (二)

        3月25日下午3点,61岁的向家莲回到家里,烧水喝茶,在屋场晒太阳。她现在的房屋是一套2居室平房,白墙红瓦,屋前是新修的水泥路。
        杜家村是个典型的“空心村”。全村户籍人口478人,常住人口不足200人,80%是60岁以上的老人。
        在她房屋后面,是一层层种着茶树的梯田、一座座高耸的山峰。旧县镇副镇长张勇军介绍,这一带曾是矿山,在煤挖完后成了被废弃的死角。
        向家莲致贫的主要原因是生病。30多年前,她就因病丧失劳动能力。老伴身体不好,做不了重体力活。两人没有子女,靠3亩玉米生活。前些年,他们所住的土坯房逢雨就漏,成了危房。
        张勇军说,像这种因病致贫的家庭,占杜家村贫困户45%左右。“他们靠自己劳动脱贫确有难度。要采取政策兜底的办法,通过医疗保障和易地搬迁,帮助他们脱贫。
        2016年,政府出资建房,让向家莲搬出山沟。去年开始,通过医疗托底保障,确保她看得起病。
        为了改善全村生产和生活环境,扶贫工作队争取资金解决村组公路拓宽、硬化,为每户村民修建水窖,还投资160万元修建茶园。在建设茶园时,向家莲的老伴参加劳动,每天可得到80元收入。
        向家莲说:“我每年要大病三四回,以前一发病就发愁。去年,我到镇上住院10天,只花了100多元。”谈起未来的日子,她会心地笑了笑:“我和老伴开销不大。想在政府帮助下种点地、养头猪、养几只鸡。加上低保,两人衣食无忧,相互照应,够了。

        (三)

        3月25日,从早晨开张到晚上10点20分收摊,李佑成毛收入400多元。第二天,他将小货车开到洋坪镇集镇,又卖了一天。“等卖完车上的货,我准备回村里收购茶叶、山货。4月,远安要举办嫘祖文化节,又能大干一场!
        石桥坪村位于海拔近千米的石桥盆地,形似“桃花源”。群山环抱,屋舍俨然,住着上千户村民,除了“黄发垂髫”,鲜见年轻的身影。驻村干部汪梁说:“村中的光棍汉可以装一火车皮。找媳妇难,是村里最大的问题。
        33岁的李佑成个头不高,蓝上衣、牛仔裤,很显干练。李佑成一家五口:他、妻子、母亲、继父、儿子。问他为何能娶到媳妇,他憨笑着说:“我14岁就外出打工,北上广都去过,跑的地方多呀。
        2014年,李佑成在离家75公里的一个矿井开车,年收入不足2万元。妻子在家种2亩玉米、2亩茶叶,收入微薄。母亲、继父常年生病,儿子大病一次花了2万元,家中欠下外债,李佑成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7年初,远安县经信局、人社局联合举办针对贫困户实用技能培训。李佑成参加为期3周的电商培训班,5月回村开起淘宝站。“没想到大半年时间,就赚了4万元!”李佑成说,山里的茶叶、土鸡、野生猕猴桃、松菌等山货,一搬上网店,都成了宝贝。李佑成微信好友已有1600多位,“还不够,要扩大朋友圈!
        和他一起参加电商培训的贫困户有60人,现在40多人靠电商增收致富。
        在远安,众多的张玉勤、向家莲、李佑成们,通过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等途径,实现精准脱贫。据统计,2014年至2017年底,远安县累计脱贫9538户22967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少至264户569人,综合贫困发生率从15.3%降至2%以内。
        “就像马拉松赛跑。扶贫的脚步,不能停歇!”县委书记张立新表示,远安将坚持“三个不”,即:脱贫后扶贫政策不变,扶持力度不减,扶贫工作队员不撤。一定要持续巩固扶贫成效,直到2020年所有乡亲都过上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