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我们不是股市里冲动冒进的代名词

27.04.2015  13:43

  图片来源:网络

  “盯着老师的PPT,时不时还要瞅瞅手机上股市的波动,一旦被点名,小心脏都在砰砰砰。”说起这段时间的学习生活,刚刚闯入股市的在校大学生小张多少有点不好意思。

  在武汉的大学生中,有着小张类似经历的不在少数。

  新一轮股市大热,暴富神话不断传出,90后大学生也开始不断涌入,学习和炒股间不断碰撞出校园里的“交响曲”。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走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记录下一群专业类大学生与炒股有关的故事。

   有的专业一半同学在炒股

  新学期开学以来,投资学专业大一学生陈玉桦感觉身边朋友们最大变化或许是“再也不睡懒觉了”。变化背后的秘密就是,“大家都在炒股,一到时间就要看大盘。

  从做模拟盘开始,去年10月,陈玉桦拿着家里给的1万元正式入市。

  最开始,陈玉桦还比较保守谨慎,买的股票都是价格很低的,买进两三百股,半仓都没到,小打小赚,但到年初收益就超过了50%,父母看到赚钱还专门追加了1万元。

  陈玉桦介绍,班里有50多个同学,现在有一半的同学都在炒股,大家平时都有交流,最近比较狂热,有的同学投入多达十几万元,“大部分人是看到别人炒股成功也想跟着入市,但也有同学打定主意就是要心无旁骛地读书。

  在高年级,这样的现象更加普遍。

  陈玉桦本专业学长、大三学生刘嘉奇介绍,“班上20个男生,现在有15个在炒股,几乎都赚了钱。

  刘嘉奇是校园里小有名气的“股神”,一度以炒股激进闻名。上个月他利用之前注册的融资融券账号,从证券公司借钱,加了1.3倍的杠杆来炒股。一时之间,他成为同学中的牛人,经常有其他院系的同学来找他推荐股票。

  学院A股分析协会会长杨维天介绍,其实很多同学都是炒了模拟盘之后觉得现在行情这么好,如果不进入的话可能就没有机会了,就趁这个机会赶紧赚钱。

  在协会内外的交流中,杨维天发现,大学生是否入市,家庭沟通和专业背景是重要因素,有些同学没能炒股也是因为家里不同意,觉得影响学习、风险太大。

  杨维至今清晰地记得入市前与父母的深夜长谈。

  “大学生早晚要走上社会”,“学投资专业的将来炒股是很正常的事,在大学里死读书没有用,书上的理论到了实际中可能不灵,要通过实盘操作总结经验”……反复沟通后,父母终于同意,给了2万元让她入市,其后又追加过两三万元,现在已经翻了一番多。

  这些专业的学生也不是没有失手的时候。杨维天说,查融资融券违规时,证券股基本都有一到两个跌停。如果是高位追进的,差不多要损失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