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学毕业生以低于市场价20%买房 武汉思路非常明确

25.09.2017  09:43

  

  陈一新走进大学毕业生“创富公寓”,与租住在此的大学毕业生宋丽娅、李怀玉等人交谈。 记者周超摄

  长江网9月25日讯(长江日报记者郑汝可)让留汉大学毕业生能就业、易创业、快落户、好安居。近日,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市领导蔡杰、汪祥旺等赴黄陂区专题调研大学毕业生保障性住房建设。陈一新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努力实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以敢为人先的勇气,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加快推进房地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求提供更多的大学毕业生保障性住房,争取让更多留汉就业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以低于市场价20%买到房。

  今年来,针对大学毕业生留汉就业创业反映强烈的问题,在前期调研基础上,市委提出“争取让大学毕业生以低于市场价20%买到房”的目标。随后,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具体研究解决方案和政策举措,推进深化落实。据悉,目前我市大学毕业生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租赁房,以较低价格租给新近毕业大学生;另一类是安居房,按低于市场价20%,出售给符合条件的留汉就业创业的大学毕业生。

  让大学毕业生以低于市场价20%买到房 

  不是要政府买单 更不是简单的补助补贴 

  

  在“卓尔青年汇”创业街区,陈一新与深入黄陂农村做电商的“卖货郎”电商平台年轻人交谈。长江日报记者 周超 摄

  21日上午,陈一新来到黄陂区盘龙城经济开发区的“卓尔青年汇”。走进大学毕业生“创富公寓”,他与租住在此的大学生创业者们交谈,详细询问公寓的房租、物业等情况。目前,园区内有类似公寓房232套,单套面积70余平方米,来创业的大学毕业生申请后,即可“拎包入住”,陈一新听后十分高兴,他勉励大学生们要扎根武汉,当好创业先锋。

  

  “卓尔青年汇”目前有69个团队、近400名创业者在此汇聚。 长江日报记者 周超 摄

  

  “卓尔青年汇”创业街区内,食堂、酒吧、健身房、洗衣房、书店、便利店等一应俱全,党支部活动中心、人才工作服务站配备完善,目前有69个团队、近400名大学毕业生创业者在此集聚。陈一新边走边问,与创业者们亲切交谈。看到园区孵化的共享打印、电商直播等项目前景广阔,他不住“点赞”,勉励他们尽早把企业培育成为“独角兽”。

  在调研座谈时,陈一新指出,推进大学毕业生保障性住房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住房制度改革重要论述的实际行动,是实现“5年留下百万大学生”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他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有关方面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加快大学毕业生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大意义,更加自觉地把它作为大学生安居乐业的实事、房地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事、培育城市未来重要竞争力的要事,大胆探索推进,尽快落地见效。

  

  在直播电商创业企业,陈一新听取电商主播的介绍。 长江日报记者 周超 摄

  

  陈一新说,建设大学毕业生保障性住房,争取让大学毕业生以低于市场价20%买到房,不是要政府买单,更不是简单的补助补贴,而是要通过创新推进房地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综合运用金融、土地、投资、减费等多种举措,向改革和市场要效益,真正实现这一良好的愿望和目标。

  要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最大限度地减免大学毕业生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相关收费,为企业减负,为降价留空间。

  协调国家政策性银行和部分地方商业银行安排一定规模的贷款额度,提供中长期优惠贷款利率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要以有实力、有社会责任感的民企、央企、市属国企作为大学毕业生保障性住房供给主体,鼓励引导从“做产业”变为“做事业”,从要经济效益变为要社会效益,从提价增收变为提效稳收,促使房地产企业多让利。

  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开发和销售模式,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定制化的住房产品,可试行共享厨房、共享洗衣房、共享客厅等共享模式,集约利用空间,降低建安成本,真正实现“政府少收费、企业少赢利、大学毕业生少花钱”。

  加快房地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大学毕业生保障性住房建设,积极探索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武汉样本”,将有利于保障武汉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陈一新指出,要积极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通过有节奏地投放大学毕业生保障性住房,变行政命令式压低房价为满足租购房需求、缓解房地产市场供给压力,抑制房价非理性上涨,让房地产回归民生保障和消费产品属性,努力为全国房地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新路,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让大学毕业生在武汉能够以最低的成本安家置业,让武汉成为‘大学生最友好城市’!”陈一新认为,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代表着城市未来,是城市的创新、活力之源。武汉要把保持相对较低房价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大胆探索大学毕业生保障性住房建设新模式,打造大学生创业创新创富的集聚地和高地,这是武汉引才留才用才的诚心诚意,也是培育武汉发展新优势的必然要求。

  近期启动规划建设“长江青年城” 

  探索大学毕业生保障性住房建设新模式 

  

  市委召开专题会,研究、规划建设上规模的“长江青年城”,打造大学毕业生保障性住房的样板和标杆。 长江日报记者 周超 摄

  谋划大学毕业生人才保障房建设,武汉具体如何创新?陈一新提出,要坚持新建、改建、配建并重,租赁、销售、共有产权并举,建立具有武汉特色的大学毕业生保障性住房体系。

  他指出,要“新建一批”,选择在地铁口等交通便捷、产业集聚、生活工作便利的地方,建一批居住环境优美的集中连片式开发的住宅小区,近期要启动规划建设上规模的“长江青年城”,打造大学毕业生保障性住房的样板和标杆;要“改建一批”,结合新一轮“三旧”改造,将部分老旧物业、直管公管、商业用房改造为租赁房;要“配建一批”,在新建商品房项目中,按照一定比例配建租赁房;将已建在建的部分公租房房源调整为大学毕业生租赁房。

  要建立大学毕业生保障性住房资格准入、租赁循环退出等机制,确保轮候有序、公平善用。

  要探索建设共有产权房,通过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享有房产所有权,降低大学生购房成本;达到一定年限,履行必要程序后可上市交易。

  

  

  大学毕业生保障性住房内景 长江日报记者周超 摄

  陈一新提出,大学毕业生保障性住房建设:

  要坚持“聚人气”,完善软硬件设施配套,营造适合年轻人特点的优良环境,吸引更多大学毕业生入驻;

  要“聚产业”,推广“大学生安居+产业孵化”模式,实现既能安居又能创业;

  要“聚服务”,大力推进“红色物业”,让大学生共享“保姆式”服务,留出更多精力创新创业;

  要“聚政策”,既要用好用足用活国家政策,又要积极探索符合武汉实际的管用政策,把大学毕业生保障性住房建设纳入每年的城建计划,科学测算住房需求,统筹规划,安排地块,协调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