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城市推优惠措施引人才 落户之后他们过得咋样?

17.12.2019  11:01

  近年来,各大城市争相推出优惠措施吸引人才,户籍人口大幅增长——

  落户之后,他们过得咋样?

  年终“就业季”,中国不少大中城市竞相发布优惠措施,吸引高校毕业生落户。

  近年来,伴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从一线到二线再到三四线,各大城市为了吸引人才,推出了一系列涉及落户、补贴、住房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不少人受政策吸引选择了这些城市,在此工作、生活。如今,他们过得怎样?对未来有什么打算?

  “相信一定会越来越好

  2017年初,湖北省武汉市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提出5年留住100万大学生。同年从武汉大学毕业的张持瑞,成为这100万中的一位。

  “毕业的时候正好赶上这个政策出台,所以特地留意了一下。”张持瑞说,另外,由于同学、老师、朋友等社会关系大多在武汉,还交往了武汉当地的女朋友,所以他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主动选择留在了武汉。

  刚踏足社会的张持瑞比不少身边人顺利得多,毕业后直接进入一家央企做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并很快在武汉落了户。落户后不久,家里又出钱付了首付,帮他在武汉买了120平方米的房子。

  “我的专业不错,自己在校期间学得也比较扎实,所以找工作并没有遇到太大的麻烦。现在一年收入15万左右,每个月还7000元房贷,再扣除日常开销,每年还能余下一些。”张持瑞笑着说。

  谈及武汉人才引进政策,张持瑞表示,身边一些人已经享受到了实惠,比如落户更方便,还能入住人才公寓,虽然远了点,但毕竟有住处。

  关于武汉,用张持瑞的话来说,他正在融入其中。“我是在北方长大的,刚开始到武汉的时候并不适应,平时气候潮湿,冬天还没暖气,很难受。不过,后来也慢慢适应了。

  对武汉这座城市的发展,张持瑞充满了信心:“这几年我也算目睹了武汉的发展,几乎一年通一条地铁,11座长江大桥,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交通越来越方便了。

  如今,张持瑞一心扑在工作上,项目开到哪儿,人就跟到哪儿。工作之余,他经常和身边的人打趣:“上研究生的时候觉得自己就是高精尖人才,毕业后应该会像电视剧里男主一样西装革履,在高高的写字楼里办公,哪曾想到现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

  “开玩笑归开玩笑,对于现在的工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张持瑞说,他现在正督促自己改掉工作之初眼高手低的毛病,放低姿态,先在基层锻炼几年,等到自己足够成熟、有一定经验和能力之后再争取回公司总部。“目前只想着打拼,以事业为重,相信将来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虽然离开,但我还爱着这里

  “即便现在回到老家了,我还是觉得深圳挺好的,依然爱着这座城市。”两个月前,唐亚辞掉了深圳的工作,带着复杂的心情回到了河南平顶山老家。

  2017年,从海南大学本科毕业的唐亚来到深圳。“当初高考结束时就想到离家远一点的地方上大学,海口的环境好、空气好,我很喜欢。也是因为在南方读了大学,所以在深圳生活并没有太多的不习惯。

  对于深圳,唐亚很有好感。在她看来,这里机会多、环境也好,而且深圳出台了很多好政策,如税收优惠、便利落户和人才住房,各项补贴都能落到实处。

  “说这里的政策给真金白银一点也不假,身边很多朋友、同事都在深圳落了户,还拿到了不少补贴。”唐亚说,按她的条件本来也可以在深圳落户并拿到几万元补贴,但她最终放弃了,“因为我觉得有一天我会离开深圳的。

  虽然已经离职回家,但一聊起深圳,唐亚就停不下来,细数着这座城市的好处:“不管是交通、教育、医疗还是吃喝玩乐,这里都不错。地铁去哪里都方便,而且还在扩建,幼儿园都有校车,博物馆、市民中心、各处风景都很美,吃的就更丰富了。城市里大多数是外来人口,本地人也很朴素,年轻的城市包容性很强。

  这么好,为什么要离开?唐亚解释说,回家并不是因为深圳这座城市不好,而是觉得自己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做出不同的选择。“刚毕业的时候,在高薪的诱惑下,愿意接受强度较大的工作,也愿意天天加班。但时间久了,就感觉到疲惫了,压力实在太大,身心都会抗拒。

  由于大学专业是商务英语,唐亚在深圳找了份外贸行业的工作。“与国外客户打交道,时差是个大问题,深夜起来工作是常有的事,而且还有加班的隐性要求,加班不够还要被领导找谈话。

  工作压力之外,住房是让唐亚头疼的另一个问题。在深圳工作时,唐亚与同事合租了一套小公寓,每月3000元,每天要挤地铁去上班。因为房价高,她的不少同事选择了到深圳周边的东莞、惠州、中山等地买房。“但我感觉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除了房子,其他生活成本也很高,茶餐厅一份面都要40块钱,让人顶不住。

  “现在回到家,不用当‘上班族’,感觉特别舒服。”唐亚表示,两年多的工作和打拼后,自己从“更关注环境”到“更关注内心”。“回家还有一个原因是男朋友也是老家的,如果不是这个原因可能会晚两年回来。”唐亚笑着说。

  “从一线城市到四线城市,肯定会有一些落差,但有些事就是有舍有得。那些外人听起来很高大上的东西,实际上好不好只有体验过才知道。”刚刚参加完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唐亚,目前还没有找下一份工作,打算修整好了再重新出发。“未来,工资不一定要特别高,身体健康最重要。希望可以找到一份可以终身干的事业。

  “趁年轻,在大城市拼几年

  董江前几年从山西来到了天津。“当时主要是觉得天津这个城市不错,就跟着朋友一起过来了。但后来能在这稳定下来,跟天津出台的很多人才优惠政策不无关系。”董江说。

  董江所说的优惠政策中,落户是他比较看重的一个。“天津是个适合安居的城市,一直希望早点把户口问题给解决了。之前因为户口没着落,有好几次动过离开天津的念头。

  2018年5月,天津推出“海河英才”计划,大幅降低人才落户门槛,董江趁着这个机会在天津落了户,悬在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谈起这几年在天津的工作、生活,董江说:“经历过挫折,也有了不少收获。

  董江学的是广告设计专业,5年间换过3份工作。“由于学历原因,刚开始都是将就着找工作,有一份差不多的工作也就干了。后来随着经验的积累,再加上专业优势,我在设计岗位上干得越来越顺手,到了更大的公司,收入也提高了不少,现在一年能拿到十几万了。

  生长在北方,董江对于天津的生活适应得很快。“来到天津后,我并没有碰到风俗习惯或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困扰。”在他看来,天津是个包容的城市,这两年因为优惠政策的推出,天津的外来人口更多了,但那种和和气气的社会氛围并没有改变。

  更让董江高兴的是,他的父母也来到天津工作,一家三口直接租了套房子住在一起,自己还买了辆私家车。“刚来天津的时候,感觉很多吃的、玩的都很新鲜,可时间久了也就腻了。现在父母来了,每天能吃到妈妈做的饭菜,周末开着车带父母去兜兜风。一家人在一起,感觉很幸福,就像在老家一样!”他说。

  安逸的生活一度让董江认为自己一辈子就待在天津,成为“天津人”了。可今年工作上的一些变动,让他有了新想法:“为了锻炼自己,我尝试着从设计岗转到销售岗,开始到全国各地去跑一跑,谈生意的同时,也开阔了自己的眼界,认识到自己需要学习和提升的还有很多。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我萌生了出去闯一闯的想法。

  去哪里?董江思考再三:“总觉得在事业发展方面,天津的前景还是差了点,跳槽机会少,缺乏潜力。也想换个环境,去一线城市体验一下。但广州、深圳的习俗、饮食、气候跟北方差别太大,北京又不太想去,所以选择了‘折中’的上海。我去过不少次上海,印象很好,觉得这是个很开放的城市,经济比较发达,工作机会多、发展前景也不错。

  “过完年就准备去上海了。”董江说,“并不一定要在那儿定居,只是想趁年轻再拼几年。

  邱海峰 杨 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