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牛倌”贺根:没有年轻人“乡愁”让人忧
放弃大学任教,回乡创业养牛,“大别山牛倌”贺根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创业明星”。
农村创业5年,梦想是否依旧?理想与现实碰撞,面临哪些困惑?参与扶贫开发,又有哪些期许?
带着这些牵挂,正月初七,记者来到罗田,再访老朋友贺根。
“只在乎财富积累,创业者成不了真正企业家。”
上午10时,罗田白莲河乡覆钟地村。
见到贺根时,他刚从县城拉回一车食盐。年前,合作社屠宰了120多头牛,牛肉卖光了,牛皮还没有腌制。“气温一天比一天高,再不处理,就臭了。”顾不上休息,贺根开始忙着卸货。
忙碌的间隙,记者与贺根进行了断断续续对话。
去年效益咋样?“量还不错,合作社销售额突破了千万元;要说利润,与前年没法比。受进口牛肉冲击太大。前年,合作社牛肉卖到49.8元一斤,去年跌到39.8元一斤。好在规模上去了,这点波动还承受得了。”
2011年,回乡第一年,贺根养牛14头。5年过去,现在规模如何?“自己每年存栏300多头,加上社员的有1000多头。”
让贺根更看重的是养殖方式的改变。“过去80%的牛分散在每家每户,现在80%的牛集中在几个大的养殖户手上。有利于下一步标准化养殖的推广。”“规模上,我没有给自己设定目标,主要是做示范,带动大家养殖。达到一定规模后,我会将重心转到加工、市场这两个环节。”
眼下让贺根最头痛的就是加工。“目前合作社还处于‘小作坊’式的加工阶段,很难适应未来品牌塑造和规模扩张的需要。”
当务之急得建一个标准化屠宰场,但土地、资金哪来?屠宰证能否申办?贺根心里没底。“不解决这个难题,就会受制于市场,不单养殖户利益得不到保障,‘让大别山小黄牛走向全国’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有人劝贺根:小打小闹,每年可以轻松赚几十万元,该知足了,用不着去费神、冒险。
贺根有自己的想法:“创业者想成为真正的企业家,不能只在乎财富的积累,得有目标,有清晰的战略规划。”
2015年,贺根注册组建了“湖北贺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搭建这个平台,一是便于市场融资,二是寻找合作伙伴。”去年,贺根成功争取到北京一家风投公司的投资计划。
“农村创业,最难的是组建年轻的创业团队。”
卸完货,贺根执意邀请记者去看看他的养牛基地。
汽车沿着逼仄的乡村公路前行,沿途村庄冷冷清清,火红的对联、灯笼,难掩萧瑟。“过完节,大家纷纷外出,村庄就空了。”贺根忧心地说:“农村如果没人,特别是没有充满朝气的年轻人,那才是可怕的‘乡愁’。”“越来越多的农民会离开土地,流向城镇,这是城镇化的必然。”“这一点我理解,但总得有人回到农村,脚踏实地把脚插进这片土地。要不然,美丽乡村从何而来?贺根的根在农村,就要在农村闯出一片新天地。”
一路颠簸,爬上海拔近700米的天宝山,三栋新建的牛舍映入眼帘。这就是贺根流转300多亩荒山、投资100多万元建起的养牛示范基地。
走进牛舍,贺根不时伸出手,摸摸牛头,拍拍牛肚。
“这个季节,成年牛一天要消耗掉10斤干草、14斤酒糟。”回乡5年,这个软件工程学院毕业的大学生已经成了“养牛通”。
走出牛舍,环顾四周群山,贺根说:“我要把这里建设成‘国家级土黄牛养殖示范基地’,培育出‘大别山黄牛生态养殖产业化第一品牌’。”
“最难的不是资金、项目、市场,而是组建年轻的创业团队。”
创业5年,贺根一直在寻找合作伙伴。期间,也曾有大学同学和慕名而来的青年加盟,但都没能坚持多久。
“在农村创业,不仅要能吃苦,还得有点定力。一是能正确对待长远目标与短期收益之间的冲突,投资农业项目,‘一口吃成胖子’不现实;二是面对‘荒漠化’的农村文化生活,要耐得住寂寞。”
贺根也在琢磨,该怎样吸引、留住未来的创业小伙伴?
“参与精准扶贫,是市场主体的社会责任,绝不是利益交换。”
从天宝山养牛基地下来,记者随同贺根来到张家山村4组。
在贫困户凡阳春家,贺根仔细察看了牛舍里的小母牛。去年,凡阳春从贺根合作社里领养了这头母牛,今年将再领养两头。“小牛、疫苗、饲料,都由合作社免费提供,我只管饲养。”按照协议,代养3头母牛,3年后,凡阳春需向合作社交回4头小牛。“黄牛繁殖一年一胎,3年后,3头牛就会发展到12头,交回4头,还剩8头,这个账很划算。”
去年,湖北贺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参加了罗田“3331产业扶贫工程”,向61个贫困户发放了183头小牛。其中,小公牛由农户代养12个月,期满由合作社回收,增重部分的收益,合作社分成20%,代养农户得80%。
“一年下来,一头牛可以为农户增收2000多元,3头牛收入近万元。”
“农户零风险。对企业来说,压力主要是资金投入。免费提供183头小牛,公司至少需要垫资80多万元。今年计划再发展150户,需要的资金会更多。”
尽管压力不轻,但贺根认为值得。“当初回乡创业,就是希望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现在有能力了,更应该拉乡亲一把。再说,分散代养可以迅速扩大规模,还能降低合作社的人力成本。”
减轻企业压力,罗田出台了优惠政策:企业可以享受政府担保的贴息贷款(每个贫困户3万元);代养农户还可以参加畜牧保险。
走访中记者发现,这项优惠政策在执行时,标准却不一样。贺根主导的黄牛产业参与精准扶贫,每户只能享受2万元的贴息贷款。就是这打了折的贷款,对贺根来说,拿到也不容易。因为银行需要抵押。这些年,贺根已陆续从银行贷款300多万元,“家里能抵押的都抵押了。”
尽管如此,贺根很坦然:“参与精准扶贫,是市场主体的社会责任,绝不是利益交换。”
临别老朋友,记者心中多了一份敬佩,也满怀一份期待:目前正在罗田全县推广的“政府+金融+保险+公司+农户”的扶贫模式不断完善,让不同市场主体能享受均等的优惠政策。 (记者 陈春保)
(责任编辑: 肖进安)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湖北日报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