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深处现500年明清民居 传其祖上靠烟叶发家

15.02.2015  10:37

  武汉东北方向,长江与大别山相互缠绵的结果,就是在举水与巴河之间,大别山生出一条名为大崎山的支脉,自麻城的龟峰山逶迤南来。这条支脉的阵眼处,就是百丈岩,一处传承了500年的明清时代古民居群落。

   种烟叶种出一个大姓

  大别山深处,山路弯弯,特别耗费车辆的刹车片。好在跟着手机导航,很容易到达百丈岩林家老屋。

  它坐落于黄冈团风的贾庙,深藏在一条小山沟里,由上湾、中湾、下湾(芙蓉湾)三个村落组成,房屋400余间。

  村落的得名,与古老的风水选址有关。村落北面是一面巍峨的悬崖峭壁,高约100-120米,宽约200米,故名百丈岩。

  1836年,时任湖广总督林则徐写下《闽楚同源序》,考证了黄冈林氏与福建林氏同源。

  关于百丈岩林氏祖上的发迹,有很多传说。其中之一,与我们所抽的香烟有关。

  据说,在明嘉靖年间,福建莆田的林氏族人,前来黄冈寻访宗亲,却看到他们生活贫困,于是指导林氏族人进行农业产业化升级,送来淡巴菰(烟叶)、占城(越南)稻、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种子,百丈岩林氏家族靠种植经营淡巴菰(烟叶)而发家。

   绣楼暗藏在主屋

  这处古宅位于中湾,三进三重,四面围合,形成封闭式院落,类似于福建的围屋,又有传统徽派建筑的风格,但因地制宜,有自己的特点。

  这个主屋,高出地面约三尺(1米),带有楚地(湖北)高台筑屋的格调。

  进入大门,是一个巨大的天井,而且天井建得极为方正、规整;四水归堂后,通过天井下方一个方正漏板流走,一直流到村前的池塘。作为这栋建筑的奥秘之一,这水以什么线路流走,大家是看不到的。

  天井上方,用折弯的木板装饰,形如船舱。

  两侧粗大的木制廊柱上,是精美的雕花。可惜,这些雕饰如今只余残骸。

  天井左侧,是另一个天井,房屋通高约5米。这里曾是主人家小姐的绣楼。墙上的残柱显示,天井前后,应该是小姐起居、玩耍、绣花之处,两侧是连通前后的回廊。更多时候,小姐只能透过这方小小的天井,眺望身后的百丈岩,遥想着自己的爱情。

   水井养鱼防投毒

  主屋地面,是糯米、石灰、桐油调和的三合土,极为平整,极为坚硬,普通的锄头很难挖动。

  主屋共有6个天井,可以想象这座围屋的建筑体量是如何庞大。

  主屋后,有一堵砌得十分规整的连续石墙(挡土墙),正对后门的石墙下方,开有一个见方约2米的“”,“”下是一方1平方米左右的泉水,水中,几条小鱼悠闲地游来晃去。

  80岁的林子佑老人,就住在主屋一侧。他说,水中养鱼,主要是防人在水中投毒。

  呵呵,这可算是民间的智慧啦。几条鱼就能守住这方泉眼的安宁。

  这方泉水还有二个神奇之处,一是冬暖夏凉,二是用多少水就来多少水,总能不漫不溢。这说明,在修这个泉眼时,古人们就预先查勘好了它的水脉,并在建池时留有水满自溢的暗门。

   隐蔽的红色后方医院

  中湾对面的一个小山沟里,原本建有林氏宗祠,可惜后遭毁坏,只留下一座“春秋万古”的牌坊,掩映在秀丽的竹林中。

  牌坊的坊柱,同样四方规整,仿木结构,四柱三进,上方有两层石额,刻有“春秋万古”四字,两旁有双龙戏珠、麒麟戏球等图案,至今依稀可见它的精美。

  在上湾至中湾一侧,建有烈士纪念碑。这一带曾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的隐蔽的后方医院,有些伤员因伤重不治,牺牲后就埋在山后,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没有留下名字。烈士无名,老屋不言,唯有青山铭记。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