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将举办全国首个乡村园博会 千年铜都转型生态新城

31.07.2014  12:16

  楚天金报讯  记者解鸿震 实习生黄策

  开栏语

  早在上世纪,黄石凭借着工业优势,当之无愧地坐着湖北的第二把交椅。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在这座老工业城市身上,重化工业集中,产业对资源依赖性强,能耗高、污染大的弊端日渐凸显。产业转型对于昔日“湖北老二”来说,逐渐从“迫在眉睫”发展到了“火烧眉毛”的地步。

  近年来,黄石新的发展模式正在涌现。生态转型,绿色发展,环保立业,打造现代服务业……沧桑的工业重镇,正焕发出新的生机。

  经过多日走访,即日起,本报推出“工业重镇新景象”专题,聚焦鄂东地区的产业转型之路。

  矿产资源本是优势,但总有一天,会因“不可再生性”而变得枯竭。“千年铜都”大冶,2008年被列入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至今都经历着过分依赖矿业带来的产业阵痛。

  近年来,这个有着上千年辉煌的工业重镇,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生态立市、绿色转型的重要性。9月26日,全国首个乡村“园博会”将在大冶开幕。连日来,楚天金报记者走访发现,此次乡村“园博会”筹办的背后,涌动的是整个大冶经济转型“由黑变绿”的浪潮。

   万亩玫瑰打造“东方爱琴海

  7月25日,记者驱车来到大冶市茗山乡。该乡是大冶最穷的一个乡镇。

  在漆黑的柏油马路边,不时可见有村庄在盖房。“这是要建二层小洋楼,今年国庆节前后,这里就要开起农家乐。”大冶市委宣传部负责人说。

  来到万亩玫瑰园种植基地,投建方湖北瑞晟生物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徐红霞告诉记者,“这就是2011年开始种植的71个品种的天然香料产业基地。黄石首届‘园博会’主会场就设在这里”。今年,该公司将再投资10亿元,将这里打造成“东方爱琴海”4A级旅游区。

  治山、治水、治气、治土。大冶适时蝶变,壮美画卷由此展开……

   家门口打工带动“返乡潮

  新的产业项目,增加了大量充满吸引力的就业机会。

  “我是去年回老家的,在家门口打零工,一天60元,挣个零花钱,倒也轻松。”正在给玫瑰园除草的杨桥村村民袁升来告诉记者,她今年39岁,在浙江的服装厂打工16年,由于长时间低头工作,患上颈椎病,所以去年就跟丈夫回村了。“回家后,最高兴的是孩子。”袁升来笑着抹了一把汗。记者发现,正在地里干活的十余名中年妇女,经历跟袁升来类似。

  “四周乡镇地势高,茗山是洼地,远古时代形成的风化石土壤不适合种水稻,亩产仅800斤。”茗山乡副乡长丁治国告诉记者,3年前,瑞晟公司从大冶抽取1700多个土壤样本,发现茗山乡最适合种玫瑰花。该公司从玫瑰花中提炼出精油,而精油是化妆品等的重要原料,玫瑰花形成产业,全乡开始变富。

   矿老板改行做生态农业

  生态立市,绿色转型。大冶市市长李修武告诉记者,办“园博会”正是全市生态转型的一大契机。仅去年,大冶就关掉了312家“五小”企业,其中最大一个矿山企业,曾年产值达18亿元。去年,大冶的工业产值因此而减少120亿元,工业增加值减少35亿元,占GDP比重6.5%,直接或间接减少税收2亿元。

  “五小”企业关掉,政府也指明了出路,如“上山(造林)”、“下乡(做生态农业)”、“进城(做商业或服务业)”。

  曹洪俊,曾是当地名噪一时的矿老板。2011年,其矿山作为“五小”企业之一被关停。很快,在政府优惠政策的感召下,曹洪俊创办鑫东生态养殖园,并开展生态农业休闲体验游,生意还挺红火。同时,他还将自己废弃的矿山改造成了农垦博物馆。据了解,在大冶,约有三分之一的生态农业企业是当地矿老板转型后所开。

   产业转型要耐得住寂寞

  昔日一些纳税大户,突然间关了门,大冶的GDP无形中下滑明显。“绿色转型,就要耐得住‘科学发展’的寂寞。”李修武说,大手笔筹办“园博会”是发展新兴产业,摆脱矿业依赖的关键节点。

  大冶市委副书记王建华表示,“园博会”的主题是乡村园博、生态富民,就是要借机完善茗山的基础设施,把产业转型带动起来。其他几个镇也将借机对尾矿等进行生态改造,仅劲牌公司一家,就投入数亿元建设生态园。近年来,大冶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已形成机电制造、新型建材、饮料食品、纺织服装四大产业集群,产值突破700亿元。同时,畜禽加工业占农业比重上升20.6%、资源型企业占工业比重下降20.7%。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