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华侨华人 架起中加双赢“彩虹桥”

13.11.2015  11:38
华侨华人在多伦多市政府门前升国旗。   温静摄 中国驻多伦多总领事薛冰在参加当地华侨华人国庆晚宴时致辞。   温静摄

  中国与加拿大多伦多之间,隔着一个茫茫无际的太平洋;但那里的华侨华人,时刻与祖(籍)国亲人的心在一起。这是本报记者这个国庆节期间在多伦多采访的深切感受。在这里生活、工作的老中青华侨华人代表、侨界领袖、商界精英,他们正在铺就中加经贸文化交流的大道。

  “如今多伦多华侨华人达到70多万人,大多伦多地区是加拿大华侨华人最多的地区,他们每天都在身体力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是中加友谊真正的‘彩虹桥’和天然推动者。”中国驻多伦多总领事馆总领事薛冰说。

   自强自立赢尊重

  最近,加拿大丰泰集团董事长魏成义很忙:位于温哥华、多伦多的两家新超市正进入开业筹备的关键期。

  “真正有钱的大老板不会愿意做超市生意,因为太辛苦。”说起15年来在多伦多的苦心经营,他这样感叹。从2001年与几个朋友一起接手一家马来西亚华人经营不善的超市开始,魏成义从搬运工做起,一直到现在的货源、场地、员工管理,每天他都在琐碎繁杂的状态中度过。如今,他掌管的丰泰集团拥有7家大型连锁超市,成为多伦多规模最大的华人超市零售企业之一。

  今年中秋节期间,安大略省(以下简称“安省”)省长韦恩来到魏成义的超市和现场华侨华人共度中秋,韦恩在品尝完月饼后说:“华人在加拿大过中秋,是加拿大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位华人顾客告诉记者,“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现在就连联邦各级选举都离不开华人的选票!

  华人最初因修建太平洋铁路定居加拿大,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他们大多从西部海岸迁移到多伦多、蒙特利尔等地,靠给别人洗衣服、打短工为生。“1947年到多伦多时正是大冬天,我经常冒着零下30几度的天挨家挨户敲门,问人家要不要小工,只为填饱一顿肚子,”89岁的多伦多华人团体联合总会名誉主席伍卓生说,这种状况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取消歧视华人的“人头税”政策后,特别是随着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才有所改变。

  “华侨华人现在已经进入多伦多各行各业,我们将努力为侨胞排忧解难。”薛冰说,近年来,通过建立“海外华侨华人互助中心”、加强与当地300多个华侨华人社团联系等,使领馆正给予侨胞们必要的事业扶助和信息服务,协助侨胞生存发展并融入当地社会。

   积极参政捍权利

  “加拿大现在实行多元文化政策。最近几年,各级政府都对曾经歧视华人的政策道歉。”薛冰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盛,华侨华人在加拿大的地位越来越高,很多华人积极参政议政,“多伦多市就有10位华人参议员”。

  今年11月,加拿大联邦将举行大选。各政党在大多伦多地区推出8位华裔候选人。同时兼任多伦多华人团体联合总会主席的魏成义表示,这是一个大突破,华人已经是大赢家。

  移居多伦多已有46年的安省公民移民及国际贸易厅厅长陈国治是华人从政的榜样。他在当地工专毕业后,在华人餐馆当了5年小工,然后做了31年的保险工作。期间亲眼目睹多起华人权益受损的事件,这让他意识到参政的重要性。2006年,事业有成的陈国治开始参加议员选举,并一路履职至今。

  谈及这些年的政坛起伏,陈国治说,正是祖籍国中国如今的强盛,从政华人才日益受到加拿大主流社会的注意和重视。但由于工作压力、语言限制等,华人参政仍不足南亚族裔的一半。他希望能通过加强华人选民的团结、投票率、语言培训等方式,将来有更多的华人走上政坛,为华人说话。

  安省省议员董晗鹏1990年移居多伦多,曾在国会议员办公室、安省政府任职,谈及这些年华人参政的变化,他最大的感受是华人从最开始的不关心政治到如今积极参政议政、热心做公共事业,这是华裔族群成熟的标志。

多伦多一家丰泰超市门口华人顾客人头攒动。

   期盼中企来投资

  “中加关系大方向是友好的,双方合作潜力巨大。”薛冰表示,去年中加贸易额(552亿美元)在各自对外贸易额中占比分别为1%和7%,今年又是中加文化交流年,人民币在北美第一个离岸结算中心、中加‘十年签证’等此前也落实到位。就安省而言,去年其对华贸易占中加贸易额近一半。大多伦多地区有88个市,大多数当地政府对发展与中国的关系热情高涨。

  近年来,中国内地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陈国治建议,内地企业应加大与当地华侨华人企业的联系与合作。

  从事冷暖气设备安装运营的多伦多鑫科集团总经理关键对此颇有感触,他认为,中国目前产能过剩,急需对外投资;中国企业在技术、资金上有优势,但多不熟稔当地法律、技术规则、文化习惯等,导致“走出去”障碍重重。这方面,海外华人企业在当地本土化上拥有巨大优势。

  “现在我们已经把路铺好了,只等亲人来了。”关键认为,双方应该利用好这一有利时机,实现优势互补。

  加拿大魅力中国中文电视多年来致力于向华侨华人传播中华文化。在总经理寇辉看来,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同样需要经贸合作这一重要纽带。“只有处在异国他乡才能体会到,祖国强大了,华侨华人的腰板才能真正挺起来。

  “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希望祖(籍)国好。他们是能够在中国企业和当地企业之间起到润滑和疏导作用的,这是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亟需重视的一点。”薛冰说。(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