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多举措确保犯罪嫌疑人体检“零事故”
本网讯(通讯员 陈云霞)职务犯罪嫌疑人到案后先行到医院体检,这是巴东县检察院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必经程序之一。针对犯罪嫌疑人在医院健康检查时安全隐患较多的实际,该院就其羁押前“五项检查”做到“四个加强”,从制度、源头、细节及技能四个方面防止事故发生,从而使犯罪嫌疑人人权得到了保障,又确保了办案安全。据统计,2013年以来该院共立案查办职务犯罪案件18件,涉案40人,无一安全事故发生。
建设检医联动机制,从制度上消除隐患。该院与巴东县人民医院建立体检绿色通道,成立 “犯罪嫌疑人医疗保障组”,制定相关实施方案:明确了医院设立专门的体检科室,保障嫌疑人可以及时并相对隐蔽的完成体检,防止嫌疑人因心理压力等其他因素有过激行为;同时,办案部门在接触嫌疑人时,即要求收集健康状况资料,填写《健康状况调查表》,建立身体健康状况档案,一旦发现嫌疑人有重大疾病,则要及时进行处置或送医院医治,防止办案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
成立安全办案应急分队,负责处理办案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信访群体性事件等。嫌疑人体检过程中如有发生危机事件,应急分队迅速到位,及时协调配合,消除安全隐患。
加强对疑犯心理疏导,从源头上防止危害。职务犯罪嫌疑人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社会关系复杂,一旦被警车带到医院这种相对开放的公共场所,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为避免嫌疑人在压力之下出现抵触、悲观厌世等不良情绪而做出自残或者伤害他人的行为,也为防止出现串供、或者逃避法律打击的情形,该院法警队员根据嫌疑人不同状况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压力。如在押解一名嫌疑人体检过程中,发现他有发抖、急躁等现象,法警队员暗中做好防护的同时,耐心的与他交谈,转移他的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从源头上防止危害发生。
建立体检防护一体化机制,从细节上杜绝危险。在体检过程中,注意细节防护,包括:根据到案距离远近、滞留场所、体检项目的变化,至少安排4名司法警察共同完成押解、看管任务,全程坚持两人 “身贴身”、“手拉手”看管,并适时调整力量,细化到人;注重重点环节防范,主要是在医院各项目检查转换过程中和只有一名医生进行检查的项目中,安排一名警法机动巡查,防止嫌疑人被袭、被劫持、脱逃、自杀以及与其他人员交流案情等情况发生;在血常规检查、测血压等存在触手可及的危险医疗器械的检查时,安排两名警察进行左右看护,其他警察负责周边警戒;做心电图、B超和胸片时,派两名法警陪同进入;送检过程中,司法警察全程使用执法记录仪,实行同步录音录像,既规范了执法行为,又固定了证据,还能随时监控司法警察送检、医护人员体检全过程和嫌疑人的病情及情绪变化情况,有效案件的顺利进行。
加强法警素质建设,从技能上提高防控能力。一是不断加强执警人员执法规范化学习,严格内部管理,做到规范执法,安全办案;二是开展警务技能演练、业务培训和岗位练兵,不断提高执警中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2014年以来该院自主开展了3次技能训练;三是聘请专业医生对干警进行急救常识和简易包扎等培训,侧重心脏病、高血压等病症的判断经验,掌握常用疾病适用的药品、剂量服用和轻微伤痛处理方式等方法;四是对法警进行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培训,学会观察犯罪嫌疑人的思想动态,疏导和安抚犯罪嫌疑人情绪,确保办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