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债”为何要“秋还”

12.09.2014  13:27

      在秋高气爽的天气里,健身、养生再度成为公众关心的热门话题。有些人在夏天高温的日子里,不注意保养身体,可能在秋季就会有某些潜在疾病的显现,危害健康。那么,为什么“夏债”要“秋还”呢?秋天,我们又该如何保持住人体健康对气候适应的平衡呢?

      专家指出:秋季属于夏季和冬季之间的过渡季节,在夏季人体要散热,在冬季人体需要御寒,秋季作为转换与过渡季节,期间公众需要保护好身体。人体在夏季高温的日子里需要通过有效散热来适应较高的气温环境。因此,因酷热带来的烦躁、食欲减退、睡眠不佳、活动减少以及贪凉受寒,都可能让人体受到损害,而这种损害并不一定就会在当时显现,而是有一定的累积与滞后效应。当秋季来临,天气渐凉时,一次强冷空气活动带来较大幅度降温时,某些体弱人群就有可能因为无法适应突然的气候骤变而将之前身体损害的积累一起显现出来,表现出所谓的“夏债秋还”的特征。

      这个道理同样和人们常说的“秋冻”“秋乏”有相关性。俗语所讲的“春捂秋冻”针对年轻人来说,有一定的道理。适度冻一冻,可增强抗冻的能力,更有利于人体适应冬季的寒冷气候。但是,如果将“秋冻”转嫁到老年人身上,其科学性就要打点折扣了。和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对于气候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要差一些,身体缺少相应的御寒资本,其心肺对于气温变化的感应很快,较大幅度的气温骤降容易引发老年人心脑血管的疾病。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老年人在夏季更愿意呆在没有空调的房间里的一个原因。

      而“秋乏”也许是一种补偿夏季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常表现为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专家指出:在夏季,人体的能量支出较大,特别是当外界温度过高时,单纯依靠汗毛细孔散热是很难达到人体与外界热量平衡的,因此人体需要通过大量出汗来排除体内多余的热量,以维持人体正常的体温。秋乏,实际上就是人体适应气候变化而做出的一种自然的生理调节。所以,“秋乏”的人群需要适当地补补“秋膘”,增加人体对下一个寒冷季节的适应能力。

      专家建议:秋季凉爽,温度适宜,是运动的好时节,公众可以加强体能和耐寒的适应性锻炼;但是要循序渐进,不要过量运动。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