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用马桶盖下的 “社会规则差”
付小为
近日,一则台州游客在日本酒店顺走马桶盖的消息突然“走红”。这则本流传于旅游业社交平台的信息,由于搭上了境外游、戏剧性乃至“民族荣誉感”,在国内引起极大反响。以至于时隔数日,游客所属旅行团及游客本人已于当地妥善化解问题的当下,旅行团所在的宁波旅游局仍在向外界代为解释,重申境外文明游诸事项。
“国民素质”这一陈旧的议题再次激起。姑且不论孤立事件的独立个体具不具有国民代表性,仅仅是素质论的泛化已经让同类话题沦为一次次茶余饭后的小点。不过,从这则新闻的细节之处,我倒是看到了素质以外另一个值得一提的问题。
原来,台州游客误以为马桶盖是上位住客遗忘的,一时贪便宜将其拿走,该马桶盖实为酒店放在床下尚未更换的备用桶盖。酒店在房间内附上了相关日文告知,于不识日文的外国游客这近乎无效。在类似“人性测试”的背景下,事件中的个体败在了自己的贪念下。
尽管酒店确有文字提示,但以我们的生活经验,如是告知未必能够阻止真心想拿走马桶盖的人。如果置换事件背景到国内,酒店大概不会把没换完的马桶盖“偷懒”地搁在房间,也自然地避免了后面那些麻烦。这之间的差异当然与社会普遍规则、日常交往习惯有关,但也透露了社会信赖度的区别。将信赖度的潜在逻辑推及其他商业或社会运作模式上,有我们熟悉而艳羡的如商店无条件退货规则,也有更多惠民便利、降低交往成本的其他举措。
相较而言,处在对诚信认知不足、诚信规则初步确立的阶段,我们的社会缺乏足够的信赖度,相应的甄别系统,确立信赖关系的成本更高。甚至在许多专业领域,需要对甄别体系的诚信再确定,尚未建立起真正意义的诚信权威。显示到马桶盖这件小事上,既要看到个人素质的一面,也当回到“误会”的原点,意识到不同诚信度下社会交往规则的简化差异。
谈论诚信问题,必须承认我们在诚信社会建设上已有的进步,奖惩体系的搭建,让失信者无处容身,而不是反之的劣币驱逐良币。但对诚信在社会事务发展的先后序列上,很难说社会各个层面已然达成了充分的共识并齐力推之。以当下最热的“创新”来说,创新更大程度被放在技术意义上,对应的有政策性研发扶持、人才引进等子项。与技术创新相匹配,从不同社会领域规则规范对应的国民素质、社会信赖度等方面极少被提到。时下诸如新能源汽车“骗补”暴露的问题,正是前述情形的写照。
对于正在创新发力的武汉,在如何打造创新环境优势上,做足诚信制度建设的文章,不失为可以探索的方向。实际上,当我们将普遍认知的大环境问题放在一个个小环境或局域下努力改善,从小处它可能发展为地方优势,在更大范围上这也是诚信问题乃至社会道德环境最终扭转的基础。
(编辑:刘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