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花兰湾堤坝发生内脱坡 水面比堤外地面高4米
记者刘元聪 通讯员屈玮 任理华
受湖水暴涨的影响,昨日,位于武汉洪山区洪山街先建村的汤逊湖花兰湾堤坝出现长30余米、断口落差70厘米的内堤脱坡险情。
武警总队武汉支队330名官兵和先期巡堤的230余名社区志愿抢险队,从凌晨3时持续紧张地进行打桩、回填沙袋,以加固加高堤岸,目前险情已得到控制,未出现因灾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截至今日凌晨发稿时,武警官兵已经撤离,先建村仍有200余人的突击队在值守巡查,配备物料。今日一早,还将有200余武警官兵前来继续进行加固。
堤内水面比堤外地面高4米
先建村处于汤逊湖花兰湾陈家湖段,陈家湖是汤逊湖的一个湖湾,与汤逊湖连通。陈家湖大堤堤坝内,有1440多亩鱼塘,鱼塘外约20米有3处农家乐餐厅,2处苗木基地,30处钓鱼台,住有34户渔民。
陈家湖大堤全长1.8公里。4日,因水位继续上涨,地势低的堤面约300米长,出现近5厘米的湖水满溢;有900米左右堤面与水平面齐平;地势较高的堤面离水面仅剩下5厘米。
据先建村支部书记蔡昌全介绍,陈家湖大堤堤内水面与堤外地面落差达到4米高,给大堤造成极大的压力。
4日晚间7时,先建村巡查人员发现此前曾经发生滑脱的区域,再次出现一条小裂缝,8时左右裂缝扩大到20厘米。先建村组织200多人的抢险队伍,对堤防全线进行了加高,对重点部分进行打桩加固,同时做好受灾群众转移预案。
险情发生后,34户146名村民昨日已分两批转移安置。
官兵凌晨火线抢险
志愿者自发到现场装沙袋
裂缝仍不断扩大,以每小时2厘米的速度发生平移,到昨日凌晨2时左右,形成下陷高度约40厘米-50厘米的脱坡。2时22分,330名武警官兵携带抢险救援器材,火速奔赴现场,凌晨2时55分到达现场并立即投入战斗。
武警官兵在出现下沉断裂的坝段外打桩、逐层密实地垒沙袋、筑建围堰,通过增加堤坝一侧阻力和重量,对堤坝产生压力从而阻止堤坝出现大面积溃堤的危险。
凌晨4时,抢险现场下起了大雨,出现裂痕的堤坝断面渗水也越来越严重。武警战士们有的扛运沙袋,更多战士前赴后继跳进了齐胸深的水里填沙袋。为了加速沙石的运送,大批村民志愿者和党员干部共200余人自发赶到现场组织装袋,堤上堤下分工合作,紧张有序。6时20分,经过4个多小时的战斗,全体官兵连扛带抱,没有停歇,已经运填数千袋沙包。内脱坡险情已得到控制。
雨越下越大,现场响起了“党员干部走在前,抗洪抢险救家园”的口号。身在水中的党员骨干们,长时间被湖水浸泡,身体早已麻木。直到上午8时,官兵们才吃上第一口包子。
5个子堤如5根手指守护大堤
昨日中午,又有300名武警官兵紧急增援抢险。洪山街也从红旗社区、南湖新城社区调来53人的民兵队伍,参与沙石装袋。
18时许,凌晨到位的330位武警官兵撤离,18时30分左右,又撤离了200名。目前仍有100名留守。
随着险情得到控制,官兵们将沙石袋沿着大堤向鱼塘方向延伸码放,形成了15米宽、6米高的副堤。随后,又以鱼塘的土堰为“根据地”,建成5个3米高左右的子堤。五个子堤如五根手指,“守护”大堤和副堤,一旦发生险情,可让抢险效率大大提速。截至今日凌晨发稿时,5个子堤已建成完工。
防汛小常识>>>
滑坡,又称脱坡,是指堤坡(有时包括地基)部分土体失稳滑落,同时出现趾部隆起外移的现象。一般是由于水流淘刷,内部渗水作用或上部承压所造成,滑坡险情可发生于临河坡,也可发生于背河坡。滑坡后堤身断面变窄,水流渗径变短,易诱发其他险情。抢护要点为:固脚阻滑,削坡减载。
发生原因一般有:堤坡太陡;地基内有软弱夹层;高水位持续时间长,堤身浸润线升高;渗压力及土荷重增大;河水位骤降导致土坡失稳等。
脱坡不能等同于溃堤溃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