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着力推进两大基础设施建设:地下管廊 海绵城市
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对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有重要作用。昨从全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作暨重点项目对接洽谈会上获悉,今年,湖北将开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150公里、海绵城市120平方公里。省住建厅要求,今年11月底前,各市州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要确保落地。
省住建厅表示,各地必须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组织编制地下综合管理建设专项规划。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域新建道路必须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老城区则要结合地铁建设、河道治理、道路整治、棚户区改造等,逐步推进。凡有管廊的地方,各类管线必须全部入廊,管廊之外区域不得新建管线。管廊实行有偿使用。
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必须坚持保护优先、生态为本、自然循环、因地制宜、统筹推进,最大限度减小开发建设对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鼓励单位、社区和居民家庭安装雨水收集装置。大幅减少城市硬覆盖地面,推广透水建材铺装,大力建设雨水花园、储水池塘、湿地公园、下沉式绿地等雨水滞留设施,让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
昨日会议上,建设任务被分配到各地。按照计划,今年6月底前设市城市要编制完成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五年项目滚动规划以及年度建设计划;今年11月底前,确保建设项目落地。
初吃螃蟹难在哪
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开建,将在很大程度上完善城市功能。但两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缺少现成的建管经验,这也给城市建设者带来很大压力。“在试点工作中,我们感到海绵设施设计技术储备不足。”武汉市建委副主任汪普查说。海绵城市涉及规划、建设、园林、市政、环保、水利等多个领域,以前,这些专业之间互相分割,技术封闭,需要重新整合。为此,武汉成立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联盟,开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研究。
汪普查表示,在旧城区进行建设,难度较大。为此,武汉打算探索在旧城区将海绵化改造、管廊入地、社区改造等多项工作结合起来,协调解决。
地下综合管廊与海绵城市,投资都很大,但作为公益性的基础设施,其回报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较小,项目建设资金筹措难度大。“破解资金难题,重点是加大融资力度。”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地方政府要灵活运用PPP模式,财政要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将财政专项资金作为投资人的施工收益保障,特许经营期可以达到30年,把费用均摊到运营期,增强项目吸引力。其次,要引入经验丰富、技术领先、实力雄厚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实现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国开行、农发行等金融机构都出台了政策,可对建设项目提供支持,这也是破解资金难题的一条途径。
巨额投资吸引企业目光
大规模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让相关企业看到了商机。昨日的会议结束后,金融机构和企业纷纷与各市州进行项目对接洽谈。
武汉市计划到2017年,实现投资155.16亿元,完成389个海绵城市项目;十堰计划用3年时间,在城区重点区域投资35.5亿元,新建地下管廊51.6公里;宜昌今年拟建四条地下综合管廊,总投资11.1亿元,同时计划投资7亿元继续加大海绵城市建设;孝感计划今年在主城区建设以槐荫公园为核心的20.5平方公里的海绵城市示范区……
一连串的项目建设,吸引了中建三局、武汉市政建设集团、中铁一局集团等企业的浓厚兴趣。各企业负责人表示,这些项目的建设和后续运营,带动的投资额将以千亿计,市场蛋糕巨大,企业将积极跟进。
两副药方效果如何
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是省委省政府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对拉链马路、空中蛛网、逢雨必涝等城市顽疾对症下药。这两副药方效果如何?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地下综合管廊,或一劳永逸改善城市面貌
昨日,记者在武汉中央商务区看到,其综合管廊分为支线和干线,设计总长度6.2公里。管廊覆盖整个商务区中心地带,全部建成后,商务区内基本可消除“马路拉链”。
记者在管廊内看到,其内部放置有10KV、110KV、220KV三种电力线路、给水管线以及信息管线。管廊里每隔一段距离,就设置有自动消防栓、摄像头以及自动感应装置,管理人员可实时掌握内部情况。
武汉中央商务区综合管廊早在2006年就开始了可行性研究,是省内最早建设的综合管廊,未来将构成商务区地下网络化的管廊系统。
武汉中央商务区综合管廊给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经验。“十堰计划建设干线、支线、缆沟三层次结合的地下综合管廊体系。”十堰市住建委副主任张春燕说。在滨江新区建设环形结构的主干线管廊,在旧城核心区建设两横四纵结构主次干线管廊,形成科学合理的管廊骨架网络,一劳永逸地解决拉链马路、空中蛛网等现象,改变城市面貌。
海绵城市,大雨地面不积水
昨日上午,武汉市下着大雨,但记者在青山区江滩上的武青堤海绵城市示范区,却没有看到明显的道路积水。
城市逢雨必涝,究其原因是城市规模扩张,地面硬化加剧,大量湖泊被填埋,导致城市地面和湖泊失去了涵蓄、调节雨水的功能。而传统的“快收快排”治水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只有转变理念,建设集防治污染、节约水资源、防内涝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海绵城市,才能让城市恢复适应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的“弹性”,根治顽疾。
在武青堤示范区,所有道路都用透水砖铺成,有些地段设置了小调节池、生态草溪、植被缓冲带等。普通绿化带都是高出地面,而这里正好相反,绿化带都是下沉式,起到积蓄雨水的作用。这些措施将城市功能和生态景观相结合,代表了新的城市建设理念。“武汉打算建设汉阳四新示范区和青山示范区两处海绵城市集中示范区,双管齐下探索新旧城区的不同建设模式。”武汉市建委副主任汪普查说。同时,在示范区外选择适合项目进行试点,全市所有新建项目,都按照海绵城市要求进行建设。各区结合自身情况,逐步推进已建成区的海绵化改造。目前,武汉市已有16个项目正在实施,开工面积达8平方公里。(记者 彭一苇)
责编:李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