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条街到一座城 光谷打造世界级“创新创业中心”
从“一条街”到“一座城”;从一粒创业种子到3万家企业聚集,并诞生了成千上万个身家过千万、过亿的企业家;从1984年的东湖技术密集经济小区,到今日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光谷承载了武汉乃至湖北省自主创新和产业转型的诸多光荣和梦想,也留下了大量精英创业者。
昨天,已过“而立之年”的光谷勾勒新梦想: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市委常委、东湖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胡立山用52张PPT描述了光谷梦想与征程。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张文彤掷地有声:“作为武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主战场,东湖高新区有能力、有义务开展先行先试,当好全面改革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
梦想升级
过去30年,光谷创新发展成绩斐然。2013至2014年,在科技部公布的全国114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中,光谷综合实力连续两年居全国第3位,其中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居第2位。2014年,在同济大学发布的全国482个中国产业园区排名中,东湖高新区居第4位,较2013年提升2位。
如今,在武汉入围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国家创新城市的历史关口,光谷接下来要怎么做?昨天,东湖高新区创新改革大会给出了答案:要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具体将分为三步走:2020年,建成自由创新区,企业总收入实现3万亿元;2030年,成为全国高端创新要素聚集中心,企业总收入实现15万亿元;至2049年,全面建成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创业中心。
产业升级
由“一束光”到“光联万物”
光谷之“光”,便是取自光电子产业。目前,光谷的光电子产业是代表中国进行全球竞争的“国家队”,坐拥1.4万件相关发明专利,参与起草12项国际标准、300多项国家标准。
然而,在光谷不是仅有光电子产业,光谷更应该是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2000年初,光谷的光电子产业起步;2007年,光谷生物医药产业起步,现已是光谷第二大产业。
胡立山说,在“光谷梦”的建设过程中,要继续全面提升光电子产业全球竞争优势,再围绕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领域谋划布局一批原创性新兴产业,同时,全力推进“互联网+”跨界融合,从而实现由“一束光”到“光联万物”。
服务升级
鼓励“野蛮生长”,拒绝“棍棒执法”
昨天,胡立山在进行主题演讲时,对比了深圳及硅谷,坦言“对标学习是为了找差距”。
无独有偶,前天,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教授在汉演讲提到,他遇到过不少在深圳创业的武汉人,问及为什么不在家乡创业,这批创业者给出了以下理由:在深圳,与政府打交道更容易,政府对创业者给予了很多帮助与支持。
面对差距,改变已在光谷悄悄发生。上月,东湖高新区成立政务服务局。从原来的“行政审批局”变身为现在的“政务服务局”,并推出智慧云平台打造“政务淘宝网”,胡立山坦言,这样的改变是来自互联网的“痛点思维”。在他看来,为了打造光谷梦,必须直击创业者“痛点”:鼓励“野蛮生长”,拒绝“棍棒执法”,为创新创业者创造更好的法治环境、服务环境和生活环境。
李培根:
不要歧视创业失败者
用4大升级实现光谷梦
“不要歧视创业失败者,不要仅仅重视高端人才,大学、研究院所不要规模化经营产业。”昨天,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李培根提出了一系列“不要”建议,献计光谷发展。
昨天,光谷提出将进一步发展“敢于冒险、宽容失败、激励创新、崇尚成功”的光谷文化,李培根补充称,“不仅是容忍失败,更要从某种程度上重视‘失败者’”。他说,硅谷企业在招聘人才时,若应聘者曾有过创新创业失败的经历,往往会受到格外注目,“因为创业失败的经验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李培根还建言,大学、研究院所不要规模化经营产业。他认为,大学教授的核心竞争力不是在于企业管理或资本运营,而是技术创新。因此,大学在鼓励创业的过程中,更多应承担类似孵化器的功能,在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大学应有退出机制,才能更好的发挥科教优势。
什么是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创业中心
国际化创新创业要素聚集地,世界性新兴产业策源地,引领创新文化新高地,全球宜居宜业理想之地。
昨天,光谷一并端出1+5+6 的行动方案和政策保障体系:
1 指《建设“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创业中心”总体行动计划》;
5 指自由创新区、“光联万物”、智慧光谷、生态宜居光谷新城、“互联网+”五个具体实施方案;
6 指创新创业、产业发展、科技金融、知识产权、人才支持、开放合作六大类政策体系。
作为顶层设计方案的《建设“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创业中心”总体行动计划》中
聚焦4大升级
政策亮点
·争取外籍高端人才“绿卡”改革试点,创新跨境人才永久居留、工作签证及随行家属等相关政策,重点解决跨省市人才的户籍、社保、子女入学等问题。
·建设海外人才离岸创业基地,打造人才来去自由、落户便利的国际人才自由港。
·链接硅谷、以色列等全球创新尖峰地区,引导社会组织设立跨国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建立跨国技术交流平台。
·打造环高校众创圈、大东湖创客带,围绕鲁巷、光谷大道、关山大道等重点区域建设大规模创业街区,推进众创空间连片发展。
·实施“光谷众享”计划,鼓励高校、院所、企业等各类机构在东湖高新区建设面向社会的公共技术平台。
·对入驻东湖高新区的科技创业团队发放“创业卡”,综合运用政府购买服务、资金补助、业务奖励等方式,给予初创企业全方位支持。
一是全面深化人才特区建设,实施“光谷合伙人”计划;二是深入推进资本特区建设,打造“天使光谷”;三是持续推动科技体制改革,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光谷模式”;四是完善创新创业生态圈,实施“光谷众创”计划。
一是全面提升光电子产业全球竞争力,巩固光通信、激光、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领域竞争优势;二是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领域谋划布局一批原创性新兴产业;三是推进“互联网+”产业跨界融合,培育新模式新业态。
一是加强规划引领,高标准修编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推进八大园区差异化发展,同时在全市范围内推动“一区多园”试点;二是拓展城市服务功能,建立新型社会治理服务体系,构建国际化发展环境;三是加强城市设计,优化园区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品牌。
一是构建智慧化社会治理体系,推动行政审批的3.0版改革,创新和加强政府管理,搭建智慧政务云平台;二是推动智慧光谷应用示范,强化城市管理与民生服务应用领域创新,加强园区企业云平台建设;三是建立包容创新的政府文化,建立创新政策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创新容错机制。本报记者崔梦欣 通讯员张珊妮 杨烁
责编:刘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