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吨垃圾山如何变身园博园 武汉人创生态奇迹
在以前垃圾堆厂房上盖起的厕所。记者周迪 摄
从第十届园博会申办成功到正式开园,短短3年多,武汉人怎样创下生态回归奇迹?昨天,武汉晚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士。
垃圾山上建园博园源于灵感迸发
武汉园博会规划设计部副部长杨念东透露,“垃圾山上建园博园”理念,源于一次灵感迸发。
2009年,武汉申办第八届园博会失败,住建部回复武汉落选的原因是“创意不够,功能不足。”第九届园博会,武汉没有申办。东道主北京选址永定河故道,修复生态建园博园。这两件事,让武汉申办团队意识到,要想赢得园博会举办权,必须刷新理念,办“不一样的园博会”。
2012年初,武汉市启动张公堤城市森林公园“一带十园”建设。按照规划,百年老堤张公堤如一线贯珠,要串起10座已建、将建公园。其中之一,就是在三环线以南,新建一座面积60多公顷的长丰公园(现园博园南区)。
勘察现场时,北边一路之隔的金口垃圾填埋场进入园林规划设计人员视野。这座面积相当于299个标准足球场,填埋了大约100万吨垃圾的垃圾山,多年来臭气熏天,当时并不在“一带十园”规划范围内。
“这么大的垃圾场,能不能用来建园博园?”一名设计人员突发奇想。此话一出,大家精神一振。“在垃圾场上建园博园”,这个点子好!特点有三个:历届园博会从未有过;治理垃圾解决了“城市病”;满足了百姓对绿色福利的需求。
2012年3月,经专家反复论证后,市政府果断拍板:申办第十届园博会!此时,距本届园博会申办截止日期仅剩两周。抢在申办截止之前,武汉递交了申办材料。
荆山下埋藏着3万米管道
面对百万吨级的垃圾山,武汉人先后想过搬、筛、烧的办法,但一一否决。
最终,武汉决定采用“好氧生态修复技术+封场治理技术”模式,就地治理。2013年5月,垃圾治理生态修复正式启动。
武汉园博园项目建设部长董冲介绍,根据垃圾填埋时间长短,园博会将垃圾场划分为两半,填埋时间长,垃圾降解已趋稳定的区域,封场治理;反之,采用好氧技术处理。荆山下的垃圾堆体内,埋有总长3万米的管道,用来收集和处理甲烷、渗滤液。
负责好氧修复技术的北京专家邵靖邦博士介绍,今年8月,好氧修复使命完成,设备停止运行。地面设备区将完整保留,作为环保教育基地向公众开放。
原垃圾场3处遗迹成景观
武汉园博园内,特意保留了原金口垃圾场3处遗迹:一处是原垃圾山的横断面;一处是管理用房;一处是一条运送垃圾的通道。这3处遗迹,经过园林艺术处理后,被建成景观,“讲述”生态回归的故事。
武汉晚报记者看到,垃圾山横断面位于园博园北门东侧。这里建了一段总长12.88米、高1米的玻璃展示墙,将垃圾封闭在里面,向游客展示。墙边的照片,展示了原垃圾场的原貌,以及生态修复过程。
管理用房位于北区东侧,被改建成公共厕所。它与残垣断壁、废旧混凝土雕塑在一起,构成再生园主景,表达“浴火重生”主题,成为最具特色的展园之一。
运送垃圾的通道位于园博园北区西侧台州园至绵阳园之间。原来总长约1公里,其中约500米被保留下来。这段道路地势较低,路面两侧被凿成长方形小槽,种上草后,犹如绿色琴键,十分别致。
杨念东解释,这几处遗迹经过艺术处理后,不仅美观,还具有实用功能。
记者明眺生 通讯员赵旋 邓鹏飞
(编辑:叶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