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课不停学】2天,38场珞珈“理”堂云端学术讲座
新闻网讯(通讯员张宇宁、秦书凝)2天,38场学术报告,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科院精密测量院、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的大咖云集……5月30日至31日,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将珞珈“理”堂由线下搬到线上,吸引了近800人次参与。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何军介绍,珞珈“理”堂是学院面向本科生开展的深入了解物理学科前沿的第二课堂,也是展示物理之美、带领学生探索物理学科奥秘的殿堂。他希望通过开展珞珈“理”堂系列学术讲座,从学术和科研的角度,带动同学们触碰科技前沿、发现研究兴趣、激发创新思维。
讲座中,专家学者从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方面,全面介绍了课题组的研究方向、研究前沿和研究成果。从基本的物理学定律验证、基本物理常数的精密测量到离子束技术、电催化技术、钙钛矿光电材料、拓扑材料、清洁能源、新型半导体材料等新技术和新材料在产业界的应用,还有现代物理科技手段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展现出物理学巨大的潜力和无限的可能性。同学们通过聆听讲座,清晰地认识到所学的知识在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中的实际应用,拉近了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的距离。
人工智能检测算法如何应用于系统中?集成电路的前沿研究是否更倾向于跨学科合作?老师们从最初的项目思路,到具体的算法设计、硬件实现,再到市场需求,以及后续的研究方向,讲故事似的,将科研项目掰开了、揉碎了呈现出来,引导同学们跟随老师的思路不断深入探索,促使同学们在短时间内对科研项目的各个阶段有了初步直观的了解。2018级的吴晟晖说,“我感受到科研创新在实际生活中广泛而强大的应用,也感受科研之路的漫长和艰辛,虽然很多算法、框图看不懂,但这也激发了我参与科研、迎难而上的兴趣。”
如何通过对数学结构的分析、计算和数值方法来精准描述物理世界中的多体现象,类似“果冻”的软物质及其自组装结构是什么样的,空间光、近场光波导行为的不同以及由此衍生出纳米光学领域的一系列研究等,老师们都娓娓道来,拓宽了同学们对科研领域的认知,不仅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已知的研究方向”,对于一些未曾接触过的“新方向”也有了初步认识。2018级的孙冰轩说,“本次活动既给我许多启发,同时也让我警醒。听罢,我深深感受到自己心态太浮、学的也太浅太窄。我将沉下心来,扎实学科基础,争取未来能够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据悉,学术活动满意度调查显示:99%的同学认为本次活动有利于了解学科前沿方向,97%的同学认为本次活动对于今后参加业余科研、选择读研方向有帮助。
本次学术活动的主讲人既有在物理学领域耕耘多年的资深专家,也有刚加盟团队不久的年轻学者,既有在国内坚守岗位的教师,也有身在荷兰、新加坡等国外的知名教授……线上珞珈“理”堂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不仅是对同学们的专业引导,使大家有所悟,也构建了一个学院教师互相交流的平台,使老师们有所得。学院党委书记王建波表示:“听完了两天的学术报告,收获颇丰。老师们讲得十分精彩。把它作为学院周末的学术交流活动,对老师们来说也极有意义。”
(供图: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编辑:付晓歌、周丽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