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标”变“烂尾”折射城市建设之殇
新华网武汉1月24日电(潘荣涛)近日,苏州地标建筑“东方之门”第四次面临违约危险,再次引发网民关注。这座因形状酷似“秋裤”而被网友戏称为“秋裤楼”的建筑已开工建设11年,竣工时间还遥遥无期,或将成为一座“烂尾楼”。从“地标”到“烂尾”,戏剧性的转变恰恰折射出城市建设之殇。
细细盘点,苏州“秋裤楼”只是近年来各地城市建设出现奇怪建筑的一个典型。创新是城市建设需要坚持的理念,但“剑走偏锋”,建设一些稀奇古怪的建筑,就偏离了城市建设的正轨。
城市建设不仅仅是经济行为,也是一种艺术创作。民众期待城市建设带来的物质利益,也要求得到精神审美上的享受。因此,城市建设追求个性和创新,应该以尊重文化传统和人们的审美价值为前提。搞怪奇葩的建筑根本不是创新,也谈不上个性,反而是审丑的表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要求,以后“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他还提出:现在许多城市在开发建设中,毁掉许多古建筑,搬来许多洋建筑,城市逐渐失去个性。在城市建设开发时,应注意吸收传统建筑的语言,这有利于保持城市的个性。但是,现在各地出现的奇怪建筑恰恰使城市失去个性,走向庸俗。
不少奇怪建筑引起社会争议后,或被改建,或被闲置,甚至被拆除。一阵乱折腾之后,城市建设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民众也不认同,还导致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奇怪建筑对城市整体风貌和局部环境形成极大破坏,有的破坏是不可逆的。“秋裤楼”成为“烂尾楼”表明这是一个多输的结局。
“人,诗意的栖居。”城市既是人们生活的地域空间,更是人们的精神和情感寄托。城市建设要尊重城市传统风貌和人们的艺术审美观,不能一味求怪求异,迎合庸俗。城市不是“试验田”,没有任性实验的空间。只有各地城市建设不折腾,少搞怪,城市才能让人们生活更美好。(完)
(编辑 毛丽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