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也要“不折腾”

24.03.2016  14:44

  严辉文

  日前,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暨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视频会议,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表示,要重点清理整治居民区、街巷等地名中存在的“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并加强地名文化保护。

  必也正名乎,国人似乎历来都很重名字。重名固然不是什么坏事,但是由此一来,难免会出现名字趋同、名字争抢、改名频繁等问题。无论是人名、校名、地名、企业名,好像都难免在追求品位、时尚、优美、好口彩之余,又出现对求大、求洋、求怪之类的趋之若鹜。

  以地名为例,这些年,跟大学改名现象有得一比的是,一些地方也出现过多轮的地名改名热。历史地看,地名折腾方面也大有规律可循,其轨迹大抵可以归结为打破四旧牌,打改革开放牌、打崇洋媚外牌、打复古牌等等。举目所见,一些城市竞相出现“曼哈顿”、“威尼斯”等洋地名,而另一些地方,又进入故纸堆,搜寻未必真属于自己的古名。显然眼下地名折腾正进入了崇洋、复古阶段。

  地名折腾史,伤了地名文化,给人民群众出行带来不便,截断了历史和乡愁记忆,也闹出了许多不伦不类的笑话。而之所以出现地名折腾,或许权力和资本的因素是关键。比如一些楼盘地名洋化现象,基本上是投资商的个人好恶在起作用,其他的人难以置喙。而一些地方的地名频繁改动,又常常是官员拍脑袋决策的结果。地名折腾表面上看可以归结为一种时代浮躁病,而根子则常常与主政者有动议、官员有偏好不无关联。

  地名折腾乱象,早已引起了社会的重视,全面清理整治,非常必要、正当其时。不过,有人担心,一旦进行地名规范,一些需要清理的地名势必将涉及更名,这会不会让全国很多地又掀起一轮“更名热”呢?

  避免借清理整治之机出现的再改名热,尤其是避免经历破四旧、反崇洋之后难免出现复古之风,眼下清理规范应该遵循“不折腾”的原则。简单地说,就是对于曾经跟风改名,却已经约定俗成、群众基本接受的地名,能不改换的不予改换。应该指出的是,或许此前的一些改名有欠审慎的地方,但如果早已渗入了群众认同,渗入了时代记忆,那就要承认这段历史,就不妨让它延续。

  在规范地名的过程中,确有改名必要的,再也不能重蹈拍脑袋决策和少数人说了算的老路。为了让地名改名更慎重,我觉得首先应该恪守《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应该有前置的改名审批程序,以避免一时冲动擅自更改。其次,要尊重地名的公共性、历史性、文化性特征。地名既然是基本的社会公共信息,就要有对社会、历史、文化和民意起码的尊重。地名改不改,尤其需要听取地方历史文化学者的意见,尤其需要广纳民意,否则,难免又闹出地名折腾的新笑话。

(编辑:刘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