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五问土豆变主粮 马铃薯主粮化因粮食安全?

16.01.2015  12:29

  6日,中国农科院等单位主办,农业部副部长参与的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举行,会议讨论了马铃薯主粮化和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研讨会提出推动土豆成为餐桌上的主食,让马铃薯逐渐成为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这引发了公众关注。专家表示,在其余主粮作物增产空间小、生态环境压力增大、消费者营养不均衡等问题的背景下,存在让马铃薯升级为“主粮”的必要性。

  1 马铃薯主粮化因粮食安全?

  目前,土豆在很多地方被视为蔬菜,虽然其已被农业部认定为粮食作物,是我国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外第四大粮食作物,但依然没有上升到“主粮”的地位。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研讨会上指出,马铃薯主粮化开发,是深入贯彻中央关于促进农业调结构、转方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新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积极探索。

  参会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表示,近一两年农业部也在大力推动马铃薯主粮化,但此次会议的召开,级别比较高,具有标志性意义。

  中国农科院一作物研究专家表示,我国的确在相当长时间内重视小麦、水稻等口粮,而忽视了玉米、土豆等其他粮食作物,而粮食安全的内涵,也包括了食物结构的多样性,土豆的作用应进一步发挥。

  2 晋升“主粮”后有何影响?

  农科院一专家表示,“主粮”和“非主粮”的地位是完全不同的,成为主粮作物,在产业上将享受到更多的扶持、优惠政策,在科研上,也有大量的项目资金投入用于开发新品种等研究。

  叶兴庆也表示,目前我国从国家队到地方队,马铃薯的研发是非常薄弱的,小麦等作物研究为重点科研对象,很容易拿到项目,但相比之下马铃薯研发的项目和投入不够。

  叶兴庆表示,西北等地区依然有将土豆作为主粮的贫困地区,但对于大部分地方,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而言,土豆更多用于烧菜或休闲类食物。

  黑龙江农科院脱毒苗木研究所副所长吕典秋说,马铃薯主粮化并不意味着它会成为人们主要食用的鲜食,而更多在加工品上体现出来,最突出的体现就是用土豆制成的全粉、淀粉,用于制作馒头、面条等加工食物。

  3 马铃薯增产潜力有多高?

  吕典秋说,我国目前玉米、水稻、小麦的平均产量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但因为耕地面积有限,增产的空间也很小了,提高产量的难度比较大。

  而对于马铃薯来说,他说,全国平均产量低于世界水平,是发达国家水平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我国人均消费马铃薯也只有14公斤,远低于发达国家。马铃薯还有很大的增产潜力,只要加大对技术、品种、资金的投入,在不增加耕地面积的前提下,可以实现较大增产。

  山东农科院马铃薯专家王培伦介绍,如果用干物质产量计算,马铃薯的产量可以比玉米、小麦更高,如山东去年小麦最高产量达到每亩800多公斤,而用干物质产量折算后,马铃薯的单位产量可以达到1000多公斤。

  4 饮食习惯影响马铃薯消费?

  记者昨日探访了东城区一家老牌粮行,发现马铃薯的加工品很少,而且价格更贵。如淀粉而言,该店的马铃薯淀粉售价要两倍于普通的玉米淀粉,此外店里的馒头、面条等主食加工品也基本由小麦、玉米制成。

  王培伦表示,目前,对于马铃薯加工商来说,存在着原料成本过高的问题,这与新鲜土豆的保存受时间限制等很多因素有关,“原料出厂需要冷柜储藏,这就需要资本配置出厂设施”,他说。

  他表示,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因固有的饮食习惯问题,对马铃薯的消费并不多,而国际上,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土豆消费量最大,非洲国家的消费量最少,“总的来说,发达国家消费土豆量更多,因为他们人均消费能力很高。

  5 马铃薯会成为怎样的主粮?

  叶兴庆说,目前马铃薯行业中较薄弱的是加工和消费环节,因为新鲜马铃薯不利于保存,因此提倡对其进行加工,变成全粉后可长期保存,而全粉可以制成馒头、包子、面条、面包等食物。

  吕典秋也表示,马铃薯制成全粉等加工品后,应用广泛,储藏、运输也很方便。

  他说,马铃薯成为主粮,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炸薯条薯片,而更多是以面条、馒头等形式出现,休闲食品也是要有的,但如果不变成馒头面条,就永远不能在主食中体现出来。

  他补充说道,“对个人来说不会有什么影响,原来喜欢吃馒头的还是要吃馒头,喜欢吃面条的还是会吃面条,国家政策没有强迫性,是不是能成为主粮,最终要在品种、营养等方面让老百姓认可。

  采写/新京报记者 金煜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新京报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