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成“利器”——湖北农业生产经受特大雨水情考验
面对“车轮战”,我省全力应对,让暴风骤雨、狂涛巨浪化为无形,成功护卫了百姓平安、家园安全、江河安澜。
这背后,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成为“抗洪利器”,发挥了重要作用。
连日来,记者穿行于烈日炎炎的田间地头,在公安、仙桃、阳新等土地整治项目区里探寻我省取得“大水无大灾”阶段性胜利的缘由。
暴雨倾盆,电闪雷鸣,水流急涌……7月4日,鄂中东部遭遇极端强降雨。说起那场暴雨,公安县黄山头镇永兴垸村13组村民全谋友仍心有余悸:“雨连着下了6个多小时,大得吓人。”
“当时地里全是水,如果没有土地整治,庄稼早淹完了。好在项目建了灌排两用的水渠,大水几个小时就排走了。”全谋友指着远处自家的7亩田给记者看,“那绿油油的稻子长势喜人,虽然几分种芝麻、黄豆的旱地受了灾,但比起隔壁的广福村,我这点损失真不算什么。广福村没搞土地整治,庄稼全淹了。”
素有“百湖之县、洪水走廊”之称的公安县,历史上十年九淹。以前大部分农田一遇暴雨,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一茫白”。但今年,“整治后的耕地,面积增加,耕作便捷,还耐涝耐旱,‘水袋子’变成‘米袋子’。”黄山头镇委书记龚汉莉说。“涉及永兴垸村的土地整治项目全称为公安县黄山头镇、杨家厂镇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去年10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形成10.64千米的灌溉渠道、56.58千米的排水沟渠,建节制闸6座,涵洞186座,预计今年9月底完工。”公安县国土资源局局长李勇介绍,“2001年以来,公安县已实施土地整治项目26个,涉及16个乡镇64个村,已打造成‘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林成网、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37.1万亩。”“全县非土地整治项目区内受灾耕地面积39.04万亩,占非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面积24.72%;而土地整治项目区内受灾耕地面积3.26万亩,仅占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面积8.79%。由此可见,土地整治关键时刻发挥了大作用。”公安县委书记向斌说,挺过6轮强降雨袭击,项目经受住考验。
土地整治不仅为抗击天灾打下了基础,也为现代农业发展搭建了平台。
在仙桃市西流河镇努力村,72岁的村民黄小黑感触很深。“1998年洪水比今年小得多,但我们村的农田一半绝收。今年,土地整治项目发挥了作用,新建的两处泵站24小时连轴转,日夜抢排渍水,仅用两天就将6个村庄的垸内渍水全部排出,保住了项目区万亩农作物,没有绝收农田。”他说。“土地整治到我家,农村不比城里差。”努力村8组村民许文彬说,“当地老百姓编的这句顺口溜反映了大家的心声。行有路、灌有水、排有渠,种地省事了,实现了机械化耕种。原来,家里没有男劳力根本浇不成水,现在好了,旱了,到配电室一刷卡就能放水浇地;涝了,水沿排渠就流走了。我和老伴都70岁了,轻轻松松种了5亩多地,还有17亩鱼塘租出去了,每年能有两三万元的收益。”
土地整治连片开发,不仅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经营,而且带动了特色产业发展。“土地整治与观光休闲农业结合,形成了胡场阿尔迪有机蔬菜园、彭场巨田休闲农业产业采摘园。土地整治与特色农业有机结合,在三伏潭栗林咀村形成了中粮集团富硒大米生产基地。土地整治与血防灭螺结合,有效防止血吸虫病滋生蔓延。”仙桃市国土整治中心副主任陈艳军说。
汽车沿着鄂赣交界的阳新县腹地一路行驶,来到富河流域中游。只见,田野里郁郁葱葱,一群白鹭在富河边嬉戏觅食,蜻蜓在头顶上下翻飞,好一派田园风光。谁会想到,这里曾在六七月份遭遇过史上罕见的洪灾呢?“一座生态之园,一颗产业之星,一个示范之窗——军垦农场生态园欢迎你!”路边的广告牌提示记者,阳新县军垦农场到了。桃花园、五夫生态园、梨园、油桃园、杂柑园……新型的体验式农业在这里兴起,不少市民带着家人在各个园里休憩玩耍。
农场长罗浩平告诉记者,2010年10月,阳新县国土整治局在此开展了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总投资3678万元,建设规模2.58万亩,2013年7月完工,让环境和农田基础设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网四通八达,农业机械、生产资料可直达田头地边,节省了劳务用工,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目前项目区全部实现“耕田不用牛,插秧不用手”。
土地整理改变了原来的生产条件,延伸产业链条,助跑新型农业。广东海大、百富养殖、杰运莲藕等龙头企业相继落户项目区。湖北新阳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姜国新说:“6月28日一场暴雨最大,一个晚上降雨150毫米,但由于沟渠畅通,泵站给力,只三四个小时就将水排完了。所以,你看我的葡萄、草莓、火龙果等十几个水果园都完好无损,经受住了暴风雨的洗礼。土地整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公司短短几年已发展成为集水果种植、采摘体验、儿童游乐、农业观光、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农业综合体。”(陈岩 胡志喜 吴新群 李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