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打通“四路”俏恩施精彩不断
青山长在,碧水长流。
多少年来,恩施各族儿女感叹山之险、路之艰。“十二五”以来,恩施州主动融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一元多层次”、“一红一绿”战略体系,立足生态立州,打开山路,开通网路,抢抓“互联网+”等新机遇,走出了一条“特色开发、绿色繁荣、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351.1亿元,有望增加到2015年的670亿元,年均增长10.7%;2015年1月至9月,全州GDP增幅位居全省第二,居民收入增幅全省第一,农民收入增幅全省第二,社会用电量增幅全省第一。
打开山路拉近距离
绕云彩练群山舞,日行千里梦成真。
上月5日,武汉市民张爱国与重庆同学李学强相聚恩施大峡谷。“短短几个小时的动车,我们就到了恩施,真快啊!”两位同学感慨道。
山大路险,交通不便,一直是阻碍恩施州发展的瓶颈。近年来两条高速路开通,一下子拉近了恩施与外界的距离。
2010年1月19日,沪蓉西高速公路全线双向通车,标志着长江上游与中下游的陆路高速交通瓶颈打通,驾车从武汉西至恩施只需5小时。
2014年7月1日上午10时15分,从重庆北开往厦门的D2234/2次动车停靠在恩施站。动车开通后,恩施至重庆不到3小时,恩施至武汉只需4小时。
如今,处于我省交通“神经末梢”的状况已经改变,如何发挥后发赶超优势?
州委书记王海涛在州委六届八次全会上提出,恩施州建设大交通必须实现立体化、枢纽化、网络化,全力冲刺武陵山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努力打造通江达海、承东启西的我国中西部结合地带交通战略支点。
以完善“航空运输网”为重点,加快航空口岸建设;以构筑“六干两支”铁路网为重点,积极争取贯通恩施的高铁建设;主动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三峡城市群建设,与宜昌、万州、黔江等地机场、铁路、公路等通关服务实行无缝对接。
依托长江、清江建设巴东港、恩施港,致力于打造武陵山区水上门户,开辟“黄金水道”。
升级改造国省干线,近千公里绿色生态旅游公路把恩施州9处核心景区一线串连;黔张常、郑万铁路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目前,全州基本形成以宜万、渝利铁路和沪渝、沪蓉、恩来、恩黔等高速公路为主骨架,以普通国省道为主干线,以水运及航空为重要补充的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了州府至县市、县市至乡镇“两小时交通圈”和乡镇至村委会“一小时交通圈”。
交通条件大改善,美在深山有人知。“十二五”期间,恩施旅游业呈井喷式发展,全州游客接待量从2010年的1062万人次,猛增到2015年的34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由2010年的50.6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22亿元,年均增长34.4%。
开通网路俏销四海
2015年11月11日,宣恩县高罗乡板寮村“村友”服务站,10多位村民仔细地咨询、挑选,参加“双十一”网购。
在巴东最南端的金果坪乡泗井水村,一个以“信息”命名的赶集潮备受农民青睐。“以前种的洋芋没人要,现在从村里能卖到北京上海去,太稀奇了。”82岁的农民田祚君说。
在“农民办事不出村”窗口,来凤翔凤镇关口村村民韩国庆喜上眉梢:“我今天交医疗保险费,分分钟就搞定了,网络真是太方便哒。”
……“互联网+”浪潮,对山大人稀的恩施州无异于久旱逢甘霖。成立“互联网+”协调小组,分派“互联网+”的具体任务和时间表,难得的机遇面前,恩施州上下劲头十足。
州主要领导率队到贵阳市考察大数据产业发展、众筹金融生态体系构建,并选派一批年轻干部挂职学习大数据发展经验。
去年9月22日,州政府与浪潮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恩施建设云计算中心、大数据中心、电子商务平台,围绕“十三五”交通规划,配套完善光纤等信息化基础设施,致力于打造信息高速公路。
全州8个县市全部纳入国家发改委“宽带乡村”项目,争取到中央财政预算内资金3700万元,宽带进村比例达到70%。
全力打造智能信息网,实施互联网提速工程,加快建设信息高速公路,推动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
抓好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工程,扩大升级换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积极推进打造智慧城市、智慧景区等智慧区域。
推进“宽带进村”工程,提升农村地区宽带应用普及程度,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信息体系。
网路开通,满盘皆活。过去藏在深山的恩施富硒茶、摩芋等诸多宝贝,通过互联网源源不断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十二五”期间,恩施州网上交易额达10亿元,跨境网上交易额从零到200多万元,淘宝恩施馆成交率位居全国第七,电商企业达到2150家,三方平台和自主平台达19家。
扣开心路开放活州
由广东上好集团投资1亿多元建设的上好硒博园,位于宣恩椒园镇,规划5万平方米的商铺区,是现代富硒产品物流集散园区建设的重点项目。
硒博园,不过是恩施州实施开放先导战略的一个缩影。
要实现与全省、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小康,如果干部群众之间心路不通,如何凝心聚力谋发展?
既要打开山门,更要打开脑门。全州上下坚持“开放活州”战略不动摇,动作频频——
2015年10月,恩施州组团参加世界众筹大会,恩施和润一号、建始永恒太阳能等23个项目入围100强,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
继恩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正式设立后,武汉海关恩施临时工作组也已成立,海关、一类航空口岸、边检等机构审批设立工作有序推进,大通关格局逐步形成。
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改革。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大力精简行政审批,州级行政审批事项由370项(含省下放123项)减少到132项。
推行“先照后证”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激发全社会投资创业热情,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5.9万户,同比增长81.4%。
村医村教进村班子、农民办事不出村、法律顾问进乡村“三位一体”的乡村治理模式,有效破解了基层治理难题。
加快推进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探索出综合扶贫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的恩施市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新机制,走出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在跨省区域合作、城乡一体化的新路。
改革开放,让沉寂的大山活力四射。5年间,全州引进内外资项目总共700多个;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由60多亿元增加到220亿元,年均增长29.5%;外贸出口由1.1亿美元增加到5亿美元,年均增长35.4%,出口过千万美元的企业达20家;共完成出口总额18.7亿美元,是“十一五”时期的5.7倍,年均增幅达36%。
筑致富路绿色发展
恩施市芭蕉侗族乡的枫香坡侗族风情寨,几年前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2007年以来,枫香坡“唱特色戏、打民族牌、走旅游路、建风情寨”,景区内已拥有可供游客体验、休闲的景点30余处,农家乐13家,生态茶园450余亩。2015年,该景区接待游客达3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500万元。
枫香坡侗族风情寨旅游合作社负责人马苏娥说:“做旅游,不仅让人们增加了收入,更增长了见识,更加懂得从穿戴、卫生习惯、礼仪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将景美人更美的形象展现给广大游客。”
枫香坡的实践,让恩施州更坚定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发展理念。
保护生态环境,组合重拳频出——
持续开展“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土更净、城乡更美”五项专项治理,构建起保护、利用、治理、监管于一体的生态综合治理体系。
不乱挖山、不乱砍树、推进“绿满荆楚”;不乱排污、建立“河长制”,整治网箱养殖;不乱施农药、修复耕地、整治粉尘等;以“六城”同创为载体,推进城乡绿化、美化,努力让山水乡恋与城市文明融为一体。
发展特色产业,保持战略定力——
全州重点打造茶叶、现代烟草、畜牧、清洁能源、生态文化旅游、信息等六大绿色产业链,以信息化改变产业链低端弱势的传统销售模式,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全州已建成生态农业基地500多万亩,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依托农业拓展功能,建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2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7个,省级观光农业园区达到2000余个。
物以“硒”为贵,加快发展富硒产业基地。富硒特色农产品基地达到200多万亩,形成了恩施芭蕉、宣恩伍家台、鹤峰走马等一大批集中度高、特色明显的富硒产业专业乡镇。
把绿色山林当成工厂,从卖景点到卖文化、卖气候、卖空气,旅游业成为州域经济一个重要增长极,荣登新华网“最美中国榜”,获“最佳中国城市旅游目的地”称号。
千山竞秀,满目青翠。仙居恩施,精彩不断。
【专家观点】
立足本土化放眼全球化
武汉大学教授 程虹
“十二五”期间,恩施州形成了很多创新性的发展思路,其中最重要的创新在于:立足本土化,放眼全球化。
立足本土化、放眼全球化的本质,就是准确定位恩施州的资源优势。恩施州“十二五”最大的资源发现就是生态,围绕生态才撬动了大交通、大产业和大企业的成长。正是把握了生态的核心资源优势,才形成了恩施州发展的充足人气。来自全国乃至世界的投资人,之所以到恩施州掘金,原因都可以从这里的生态资源找到答案;来自全国乃至世界的旅游者,之所以在节假日挤爆恩施州各地,原因也在于这里天然的生态。
立足本土化,放眼全球化的方法,就是树立恩施州鲜明的地域形象品牌。“十二五”期间,恩施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全国有了跨越式发展,传颂于人们口碑中的恩施州是绿色的,是独特的,也是美好的。恩施州的发展当然需要投资这些硬资产,但是要集聚这些硬资产,并将硬资产的投入真正转为消费的需求,那就需要区域品牌的软资产。硬资产有限,软资产无限,就是国际化发展的成功思路。
立足本土化,放眼全球化的路径,就是集聚全球资源。恩施州是山区,应该有一览众山小的全球视野。瑞士也是山区,将恩施州建成中国的瑞士,就是全球化的信心所在;山区在互联网时代,一样可以通过信息化实现地球是平的。于是,电子商务、智能物流、远程医疗和网络教育,使得恩施州与世界任何一个地方一样,达到信息化同样的海拔高度。
立足本土化,放眼全球化,是恩施州“十二五”发展成功的重要经验,也是“十三五”发展的宝贵财富。(李彦睿 薛辉 陈迹 杨顺丕 祝巍 万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