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图书销量排全国第五 童书教辅书最好卖

17.09.2015  13:41

  近日,国内首份中国城市阅读指数研究报告发布,看着这份报告,我一下想到了一件很小的事。好多年前,我到位于菱角湖的图书大世界(那个时候,图书大世界还没搬到后湖)。一进去,不断地有站在路边的人问,“找什么书?”朋友说,那些人是在帮家长找教辅之类的书。

  这段时间,为了写这个栏目,我一直在研究各种图书榜单。有时看着看着,发现充满文艺范儿的榜单里,忽然跳出一本考试用书。我一般会装作没看见,仿佛那跟我的写作并没有关系。

  看到这份阅读指数调查报告,我发现自己错了。

  这份报告以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当当网、京东网两大电商平台书籍销售情况为基础,勾勒出全国纸质书和电子书阅读概况。而该报告显示全国销量最高的3类图书分别为童书、中小学教辅和小说。其中,适用于18岁以下的儿童及青少年教辅书籍,过去一年销量超过一亿册,相当于其他8类书籍的总和。此外,外语类、考试类书籍占据销量榜第4、第5位,学习工具类、教育类书籍需求最大。

  从地区来看,北上广深占据全国城市图书销量前4,可以看出,网络图书销量与城市的发达程度密切相关。而武汉紧随其后,排名第5。这与湖北作为教育大省的地位相当。

  也就是说,作为读书之城,真正的阅读其实是由低龄人群支撑起来的。

  该报告同时显示,网民阅读第一途径是手机。也就是说,当我们在地铁、在公交车上、在路上、在随时随地地看手机时,我们却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爱上纸质阅读。我们是如此重视图书启蒙和学习教育,然而作为成年人,好像已经放弃了捧起一本书的想法。

  只是有时我会不合时宜地想,如果我们每一代人都在有了孩子之后,着力培养孩子去学琴棋书画,那些我们从不接触,或者小时候在家长的逼迫下练习过,而早已丢弃的技艺,那么这样做又有什么意义呢?为什么我们不把时间花在自我发展和成长上。有位教育专家曾说过一段话,当你让孩子练琴时,最好的引导是你很喜欢弹琴。

  我想,这句话用在阅读中,依然有效。可是从这份报告来看,成年人捧着手机时,却给孩子买回了一大摞一大摞的童书和教辅书。可以想见,这些孩子长大了,也会同样如此。

  回到我在文章最初提出的错觉:工具书不是书。从这份报告来看,它们不仅是,而且占据着当下纸质书阅读的半壁江山。然而,剖析这错觉产生的根源,也许是因为我将功利心从读书这件事中剔除出去了。

  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著名作家博尔赫斯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很显然,如果这个图书馆里装满了教辅书、工具书,那将不是天堂,而是地狱。

  我一直深深记得发表在武汉晚报上的一张照片。夜晚,昏黄的路灯下,一个乞丐伏在地上读书。它打动我的地方在于读书赋予了这位乞丐以尊严,帮助他在那个时刻超脱出了他卑微的身份,为他的命运打上了一层柔光。其实,这又何尝不是阅读的隐喻,无论王公贵族,还是贩夫走卒,书籍都能平等地给予我们。

  当然,它的前提是对阅读的亲近与喜悦。只有这样阅读才能滋养我们的生命,才能为我们的精神世界打底,也才能帮助我们在艰难困厄中,不至于沉沦。很显然,这是工具书所不具备的。

  因此,这份阅读报告确实让我觉得很丧气。我们重视的仍然是学习,而非阅读。

   2015年上半年京东销量最大的前十类书籍

  1、童书 23.77%

  2、中小学教辅 16.85%

  3、小说 7.86%

  4、文学 4.93%

  5、外语 4.16%

  6、成功/励志4.05%

  7、考试 3.76%

  8、管理 3.26%

  9、青春文学2.76%

  10、艺术2.39%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