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酱油党”:万不可缺公仆意识和责任担当
“名当然得报啦,万一我运气好考上了呢!”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于10月15日拉开帷幕,2.2万的历史最高招录人数掀起了新一轮的公考报名热潮。据统计,在首日开启报名的9个小时内,国考报名人数就达到了近2万人,创五年新高。在众多报名者中,不乏一心为公考、努力在复习的参与者,但也有不少像田杨这样,不打算系统复习,但仍心怀“一考成‘公’”美好愿望的“酱油党”。
刚刚在网上报完名的田杨告诉记者,“国考考试内容多与平日积累相关,专业性不会太强,所以,我想拼拼运气”。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提供13474个职位,共招录22247人,从今年的报考要求来看,约有6500余个职位明确要求仅限应届毕业生报考,共招录12401人,占比56%。同时,此次国考明确要求本科学历的职位有11062个,占招考总数的82%。综合数据分析,今年具有本科学历的应届毕业生参加国考,将有更多的优势。但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了不少像田杨这样的本科应届毕业生,抱着“打打酱油”的心态参加报考,“就是想随便考一考。”并且,记者发现,同样是“打酱油”,他们有着不同的心态与追求。
“奔着中央党群机关去,万一考上就赚到了”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应届毕业生田杨在报考前做了一番统计,他发现,今年中央党群机关(含中央党群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所招录的岗位,没有工作经验限制并允许本科毕业生报考的有55个,“这55个当中,大部分以招录小语种为主,我能选择的,只有寥寥几个岗位。”田杨最终选择了今年只招录1人的中国外文局,“目前该职位通过审核的人数就有六七十名,我也知道接下来人数会更多,竞争很激烈。”
田杨向记者透露,自己更多的精力在于找工作,“我不愿意报基层岗位,就跟买彩票一样,肯定是奔着头奖去的,万一国考考上就赚到了。”
“报个家乡基层岗位竞争小,多给未来一个选择”
2011级新闻系学生刘颖刚参加完研究生考试报名,又接着报了国考。刘颖从今年暑假就开始备战考研,“老师说过,公务员考试的难易程度正在向素质考试的方向发展,与平时的积累有很大的关系,我对自己平时的综合知识积累有一定的信心,所以报了国考。”目前,刘颖已经通过了家乡基层邮政局的报名审核,她认为,“今年很多基层岗位向我们本科应届毕业生敞开大门,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而且报考基层,竞争压力小,考上的机会更大。”
刘颖规划着,“专攻考研,有时间再复习国考科目,就当是多给未来一个选择。”而当被问及假设二者都考上的情形时,刘颖毫不犹豫地回答,“我选择继续读研。”
“大家都在报,父母要求我报,我就报了”
小陈在采访中戏言自己才是真正的“国考酱油党”、“酱油中的酱油”。小陈的父母都是企业的职工,“爸妈他们单位有几个同事的孩子都报名参加国考了,我爸妈也希望我能在事业单位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小陈说,虽然即将毕业迈进社会,但是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所以暂且听从父母的建议,参加国考。
小陈显得很迷茫,“我知道就业形势很严峻,未来也不知道哪一条路能走得通,就先报着名呗,到时候要不要去参加考试,再看具体情况吧。”小陈回想起今年夏季“送大四”毕业晚会上,一名学长说过,他因为考试当天没赶上公交车而临时放弃“国考一日游”的趣闻,“当时只是大三学生的我,还和学长开玩笑,为了报名费也应该去经历一下考试。”
“不管‘酱油’能否成功,万不可忽视公仆意识与青年人责任担当”
李明丽老师在学校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已有六年多,“碰到过很多打着‘酱油军团’旗号参加国考的学生,也和其中一些人深入地交谈过。”李明丽老师说,除去那些一心想捧所谓“铁饭碗”的学生,以及那些对于自己的未来有着明确规划的学生,剩下的部分学生很容易成为“国考酱油军团”的一员。
这部分学生对于自己未来的选择带着迷茫,再加上对就业形势的担忧,导致他们不愿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谋得职业的考试机会。报名参加国考,将其视为未来职业的一种可能,但又因为各种主观因素无法详尽复习,学生们开始自诩自己为“打酱油的”。
李明丽老师认为,学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公务员考试,为自己的未来博得更多的机会,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很多“酱油们”止步于报名,放弃考试,浪费国家资源,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没有充分的复习,这些‘打酱油’的学生更容易在临考前因为各种原因弃考”,李明丽回忆,去年有152万的学生通过了国考报名资格审核,结果最后进入考场考试的只有111.95万人,40余万人弃考,“审核考生资格、印刷试卷、分配监考……一系列的操作需要国家投入不少人力、财力、物力,学生选择弃考,有违青年人的责任担当。”
此外,李明丽老师说,“退一万步讲,如果这些‘打酱油’的同学公考成功了,那么他们将以什么样的态度投入工作,也是值得重视的。”她认为,心怀“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没有这样的责任和担当,“我建议这些同学不要为了未来就业而去‘打酱油’,否则即使考上了,对社会和其个人都不是什么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