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献礼】鄂北圆水梦 岗地唱欢歌
编者按:十年九旱,是鄂北地区这个“旱包子”的真实写照。尤其是近年来当地干旱灾害呈现出明显加剧的态势,严重影响粮食生产和城乡供水安全。湖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要从根本上、从长远上解决鄂北的干旱缺水问题。从决策部署到规划审批,从提出构想到国家立项,仅两年多时间,湖北省有史以来自主建设的最大水利工程项目、湖北省“一号工程”——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目前已全面进入建设阶段,沿线百姓无不欢欣鼓舞。一条五百里长的引水工程,将让鄂北地区同享一库清水,真正把昔日的“旱包子”变成明天的“米袋子”。本报推出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专题策划,敬请关注。
工程名片
【项目名称】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
【项目投资】179.5亿元
【建设工期】45个月
【途经地点】全长269公里,从丹江口水库清泉沟引水,以自流方式引流,途经襄阳老河口市、襄州区、枣阳市,随州曾都区、随县、广水市,孝感大悟县等7个县市区。工程还可向安陆、云梦、应城、孝昌等地应急供水。
【意义】建成后,向鄂北地区年均调水量7.7亿立方米,将有效解决鄂北地区482万人、469万亩耕地的生活和工农业用水,促进鄂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
鄂北圆水梦 岗地唱欢歌
——写在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全面建设之际
□本报记者 陈锐 熊渤 胡顺华 通讯员 梅雪峰
虽然将要从花费40多万元新建的房子中搬走了,但乔玉民并无怨言。
作为湖北省枣阳市七方镇秦庄村的一名普通农民,乔玉民跟祖辈一样,长年在此辛勤劳作。“庄稼颗粒无收,吃水也很作难。”对于曾经的五年连旱,老乔记忆犹新。如今,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将要占用他家土地,他毅然选择听从政府安排,决定举家搬离故土。虽多有不舍,但乔玉民深知,全家人贡献的这份微薄力量,帮助实现的是一个即将被水托起的世代梦想。
湖北省早年规划的“唐东工程”,解决了枣阳西北部分地区的用水问题,但襄州、枣阳、随县、曾都、广水、大悟等地因资源型缺水问题,水荒仍然频发。湖北省从战略高度寻找到根本解决鄂北地区水困的办法:借助南水北调工程的经验和技术,将“唐东工程”向东延伸到大悟,则沿线随县、曾都、广水的群众和耕地均可受益。随即,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的蓝图勾勒完成。而作为由湖北省主导建设的最大水利工程,同时也是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抓在手上的重点项目,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被称为“湖北一号工程”。
鄂北旱地,连年干渴;民生祈盼,昔梦今圆。今年7月29日,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正式迈入全面建设施工阶段。“这是一项利国利民、鼓舞人心的大事,为了子孙后代不再受缺水之苦,我们倾力支持。”乔玉民脸上写满了兴奋和期待。
这是一条五百里长的引水工程;这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提出构想到国家立项,仅用了两年半时间的重大水利工程;这更是一项寄托了480万鄂北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战略性民生工程。三年后,丹江碧水将润泽鄂北地区几百万群众、几百万亩耕地,这片土地将彻底甩掉戴了几百年的“旱包子”帽子。
从池湖干涸跨越到水美甘甜,一步之遥,指日可待。
岗地呼唤
实施区外引水摆脱缺水困境
骄阳似火的8月,炙烤下的田地蒸发着滚滚热气,遍地的玉米正在经受煎熬。
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地,鄂北地区夏粮产量占湖北夏粮生产的六成,其中的襄阳市,更是长江流域粮食产量过百亿斤的“第一市”。
一面是粮食主产区的重要位置,另一面却是 “十年倒有九年旱,大旱不至便小旱”的干渴现实。
1949年到1989年的41年间, 鄂北地区平均每4年发生1次严重干旱或者特大干旱;1990年到2009年的20年间,平均每两年发生1次;2009年到2013年,发生了历史罕见的“五连旱”。水利和气象部门的统计数据真实记录着鄂北干旱的历史脉络。
“打我从小记事起,这里就干旱缺水。这几年连续干旱,种庄稼只能亏本。”襄阳市襄州区黄集镇太山村60岁的村民余道亭说起来直摇头。
鄂北地区是传统的“旱包子”。这里是特殊的资源型缺水地区,气候上属于南北过渡带,地理上位于长江与淮河的分水岭,地貌上大多为丘陵岗地。因此,降水量偏低,过境客水少,蓄水能力差,地下水贫乏,平均井深打到200多米才有水。
干旱年景里,绝大多数河流断流,多数水库低于死水位,九成塘堰干涸,城乡生活用水困难,农业生产无水可灌,众多企业因缺水限产或停产……水成为制约这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
尽管鄂北地区兴建了一大批水库和泵站提水工程,但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节水空间有限,难以摆脱缺水困境。在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资源承载能力、充分挖掘当地水资源供给潜力的基础上,鄂北地区平均年份仍缺水5.8亿立方米。
要生存,要发展,“渴”了几百年的鄂北岗地,已经不想再“渴”下去。实施区外引水成为破解鄂北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的现实选择、必然路径和根本举措。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2012年8月,湖北省委省政府正式勾勒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蓝图,规划利用丹江口水库湖北用水份额润泽鄂北旱区,并将其列为省委省政府“一号工程”。从此,这项被老百姓视为“不可能实现的愿望”成了可能。
步履铿锵
高位推动前所未有,项目推进只争朝夕
随着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中线干渠建设为鄂北工程实施提供了经验和技术支撑,特别是丹江口大坝加高后,为全程自流引水提供了条件。2013年,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指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解决北方缺水问题的同时,也为鄂北岗地拔掉‘旱根子’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这是一次战略层面的跨越,是一次理想与现实的拉锯战。战斗的号角已经吹响,只争朝夕,时不我待。
9个月完成《湖北省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规划》编制工作;2013年8月列入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全国抗旱规划实施方案》,并获得了水利部和湖北省政府的联合批复;2014年11月,项目建议书获国家发改委批复;2014年5月,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被列入国家重点推进、优先实施的172项全局性、战略性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必须全力以赴,确保做好。”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与管理局局长李庆国郑重地说。
湖北省委、省政府拿出2亿元作为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前期工作经费,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省委副书记张昌尔、常务副省长王晓东等省领导多次现场查勘引水线路,研究部署协调督办相关工作,推动工程顺利实施。其间,多次同国家有关部委负责同志沟通,争取支持,推动项目迅速批复立项及开工建设。从规划论证起步,到项目建议书审批,再到15项前置要件专题报告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报批,直到9月20日至23日,工程初步设计报告通过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审查,各项工作紧密压茬推进。项目推进速度之快、效率之高,为国内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史上所罕见。
在多方努力之下,这一重大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终于在鄂北大地上“落户”——7月29日,国家发改委发文批复同意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可研报告。由此,工程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批复明确工程以城乡生活、工业供水和唐东地区农业供水为主,以丹江口水库为水源,自丹江口水库清泉沟取水,自西北向东南横穿鄂北岗地,沿途经过襄阳市的老河口市、襄州区和枣阳市,随州市的随县、曾都区和广水市,止于孝感市的大悟县王家冲水库。
工程全线自流引水,利用受水区36座水库进行联合调度,设24处分水口。输水线路总长269.34公里,设计供水人口482万人,灌溉面积363.5万亩。工程总投资179.5亿元,总工期45个月。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实施将从根本上破解鄂北干旱困局。”王国生省长如是说。
强力攻坚
从最困难的“5公里”着手, 干部群众齐心合力
全长269公里的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干渠所经过的老河口西部和枣阳西属于高岗地带,中间的襄北地区有72公里低凹地段,高低落差近50米,设计为倒虹吸工程穿越,且是国内最长的倒虹吸工程。怎样保证高水头压力之下72公里的倒虹吸不渗水?
若有局地工程段的施工实验,便可积累经验,做好示范效应。经过研究对比,湖北最终选取了输水干线上的孟楼至七方倒虹吸的5公里工程段,位于襄阳市襄州区黄集镇。之所以选择这一工程段,正是充分考虑了其设计条件复杂、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建设周期长等特点。湖北希望以工程试验段的方式尽早推动工程开工,为主体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基础技术参数。
建设试验段工程成为加快鄂北工程推进的重要举措。自2014年12月28日启动襄州区5公里试验段工程开始,8个月来,工程一直在争分夺秒地推进。鄂北局的同志和参建单位人员吃住都在工地,紧绷的神经一刻也不曾放松。
8月21日,襄阳市襄州区黄集镇太山村,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生产性试验项目现场在有条不紊地推进。“450亩厂区主要用来生产输水管道。”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与管理局副局长王满兴说,“这可不是一般的输水管,而是能承受巨大水压的预应力钢筒混凝土(PCCP)管。”
据总工程师陈长江介绍,南水北调用的PCCP管内径4米,这里生产的是3.8米,每个单重60吨至65吨。72公里倒虹吸工程需要42 000多个标准管,现在制管厂每天生产32~35个。为满足工程需要,沿线还有第二、第三个PCCP管厂即将开建。
陈长江说,他们对制管工艺要求很高,内胆不能有裂缝,一旦有缝隙渗水就会腐蚀钢筒,导致整个管子渗水。水泥、砂石等材料能否满足需要,必须进行试验。正值高温天气,他们采取对混凝土进行加冰和制冷降温等措施。目前,已经生产PCCP管1 200多件。
试验段工程启动以来,已经完成5.5亿元投资,接下来将启动90亿元标段的工程建设,确保年内完成投资计划11亿元,力争达到20亿元。
8月20日,湖北省水利厅召开动员会,厅长王忠法提出,全厅上下要将鄂北调水工程放在心中、拿在手上,形成共同努力、齐心协力,凝聚合力的强大气场,举全厅之力,聚全厅之智,推进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
2015年将是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推进的关键之年,不仅要完成立项正式开工,而且要力争完成20亿元的年度施工任务。
如今,工程即将全线开工,建设的高潮就在不远处,每一个关心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的人都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与激动。干部群众齐心合力,不讲条件,不讲困难,全力以赴支持工程建设,仿若重现当年服务大三峡支持工程建设的情景。因为大家深知:这是事关百姓福祉、事关千秋万代的大事。
百姓点赞
“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我们一定全力支持!”
长长的苞谷叶因为缺水蜷缩成枯黄的一团,收割在即的苞谷变得干瘦,五连旱的重创让鄂北地区的每一个人,对干旱都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不仅农业用水得不到保障,更让人揪心的是老百姓的饮水安全问题。
在枣阳,城区80万人生活饮用水的重要水源是唐白河,河水墨绿,水质长年超标,为Ⅳ~Ⅴ类,有时甚至为劣Ⅴ类。而枣北地区的地下水又有氟元素超标的问题。“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是我们枣阳人民天大的工程。调的是丹江口的水,水质全部达到Ⅱ类水标准,以后我们就跟首都人民喝一样的水了。”枣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叶世权如是说。枣阳人民盼着工程早日全面开工,他们早已准备就绪,只待一声令下。
百姓的期盼,是工程建设者拼搏奋斗的不竭动力;百姓的支持,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强大支撑。
听说要调丹江口水帮助鄂北脱掉“旱包子”的帽子,湖北庆丰源粮贸集团董事长党长英非常激动,并立即派人给试验段项目部送来200袋面粉和50斤面条。“渠道虽然修在地下,但润的是老百姓的心。支持服务鄂北调水工程是民营企业家应尽的责任。”她动情地说。
在襄阳,市委、市政府提出“最大力度服务支持工程建设,最大限度实现工程受益目标”。试验段所在地襄州区成立支持服务指挥部,组建镇区两级工作专班,进村入户宣传发动,通过现场录像、登记造册、农户确认等多种办法,清理锁定了境内52.16公里输水线路两侧各500米的人口、面积、建筑物等基础数据,有效控制了范围内的各种违建,为确保工程顺利实施打下了良好基础。襄州区仅用一个月便完成了因建设PCCP管厂需临时占用土地流转协议签字工作,不到两个月完成征迁工作。
襄州区太山村四组村民李德平,打工回乡流转500多亩土地种蔬菜,试验项目要占用他家130亩菜地,要求提前砍菜腾地。他二话没说,将蔬菜无偿送给乡亲,自己亏了近10万元。他说,有了调水工程,今后可以更好地发展蔬菜产业。
引水润民心,鄂北圆水梦,岗地唱欢歌。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承载了鄂北百姓多年的殷殷期盼,承载了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庄严承诺,也承载了湖北水利人的使命担当。百年旱地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鄂北人民将迎来期盼已久的“生命水”和“幸福水”。
相信在未来的3年时间内,一个“永久、生态、高效、廉洁”的民生水利示范工程、一幅满渠碧水源源长流的美好画卷、一个鄂北大地欣欣向荣的丰收景象必将展现在我们眼前。
鄂北500万人将彻底从千百年缺水困苦中解脱
——访湖北省水利厅厅长王忠法
□本报记者 熊渤 孟梦
列入全国加快实施172项重大水利工程的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项目将于2015年10月份全面建设,三年后,鄂北地区人民将彻底告别干旱缺水历史,喝上清冽甘甜的丹江水。日前,湖北省水利厅厅长王忠法就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有关情况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王忠法说,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是省委、省政府顶层设计、高位推进的结果。2012年7月29日,湖北省大部分地区正处于防汛抗洪攻坚期,而此时鄂北地区的随州、广水一带却连续5年干旱,旱情严峻。省委书记李鸿忠在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全体成员会议上首次提出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的战略思想,要求省水利厅从战略高度研究鄂北地区长期缺水问题。8月7日,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在襄阳部署台风“苏拉”抗灾救灾工作时,再次指示省水利厅要抓紧研究解决鄂北地区长期干旱问题,尽快拿出从根本上解决鄂北干旱问题的措施。两个月后,省长王国生主持专题会议,研究省水利厅提出的有关方案。随后,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邀请长江委领导专家听取省水利厅专门汇报,李鸿忠在会议上明确三条意见:一是“鄂调”服从于“华调”,即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的立足点在于不影响国家的南水北调工程。二是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是民生工程,是公益性工程,是解决老百姓生产、生活问题的最基本工程,不能完全从投资财务收益来分析,要从社会经济效益来把握;同时,水是一种资源,要从资源角度,从政府公共服务的角度来研究、推进工程。三是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是稳定工程,有利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输水区百姓民生保障并实现稳定。
王忠法说,正是李鸿忠书记提出的三点意见,明确了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推进的方向,指明了工程项目的性质、目标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为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王忠法介绍,省委、省政府对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高度重视。李鸿忠多次强调“民生为本,砸锅卖铁也要上(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省委、省政府确立了“两年前期,三年建设”的工作目标,要求举全省之力建设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李鸿忠、王国生、张昌尔等省领导多次深入鄂北干旱地区调研,现场踏勘调水线路。省里专门成立了以省长王国生为组长的领导专班。王国生先后三次赴北京,与水利部和国家发改委沟通项目事宜。今年6月,工程建设指挥部成立,张昌尔任指挥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建鸣、副省长梁惠玲任副指挥长。正是在坚定信念指引下,大员上阵高位推进,蓝图终变宏图。
王忠法说,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是科学规划、精益求精的方案。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从无到有,从提出构想到国家立项,仅用了两年半时间。项目推进速度之快、效率之高,世界水利建设史上前所未有。以前省水利厅在研究解决鄂北地区干旱问题时,多着眼于利用地方现有水资源,自李鸿忠书记提出水资源调配的战略思想后,省水利厅经过认真研究,同时比选从长江、汉江中下游引水等不同方案,从经济角度、方便程度以及水质保障程度等多方面考虑,确定丹江口水库引水方案最为合适。为研究规划编制项目,省水利部门组织精兵强将,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4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到这项工作中,规划、设计、地勘、环评、占地、移民等15个专项工作全面展开。两年多来,这些研究设计人员经常牺牲节假日加班,甚至有工程技术员在地质测量时因高温户外作业中暑牺牲。
王忠法说,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在规划阶段进行了充分论证,更是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在组织全省数百名水利精英参与规划设计的同时,也借助长江委、长江设计院、水利部水规总院和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等国家部委、科研院所有关专家学者的力量和智慧,保证了规划设计的科学、严谨、高效。
在调任湖北省水利厅厅长之前,王忠法长期在在长江水利委员会工作,并主持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工作。作为调水工程资深专家,在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规划推进最为关键的时期,在不到半年时间里,王忠法先后28次到设计部门和技术人员一起研究讨论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有关规划、设计工作,从头至尾认真修改规划报告并重新撰写部分章节。王忠法在接受采访时感叹,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是湖北省自主建设的投资规模最大、覆盖面积最广、受惠人口最多的工程,将从根本上解决鄂北地区缺水干旱问题,对湖北意义重大。学水利工程的人和水利工作者,能够参与这项伟大工程而造福百姓,是人生的幸运,也是时代的机遇。
最后,王忠法满怀深情地为记者描述了湖北水利愿景:1998年长江大洪水后,实施长江干堤加固。湖北人民能在长江堤防上闲庭信步,观看奔腾不息的长江水滚滚东去,胜似钱塘观潮胜景。现在,经过3年的努力,鄂北地区水资源工程将把鄂北地区500万人彻底从千百年来长期缺水的困苦中解脱出来,鄂北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人居环境、生态环境都将得到极大改善。到2020年,湖北将真正水旱无忧,全省人民都能在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幸福、富强湖北指日可期!
工程示意图 PCCP管厂 清泉沟引水渠 吊装PCCP管 工人合力安装PCCP管 施工人员正在打磨PCCP管钢圈 PCCP管制造中 已安装的PCCP管 施工中的渠首清泉沟引水涵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