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家质子重离子医院在沪开业 首年收治300人
原标题:躺在“床”上,让射线定点“爆破”体内30厘米深肿瘤国内首家质子重离子医院今在沪开业,第一年只收治300人,并非所有癌症都能治
制图/邵竞
穿过一段类似《星际穿越》里的“太空走廊”,走进一个宽大的暖黄色多边形“太空舱”内,中间放着一张“床”,往上面一躺,一股射线照来,身上的肿瘤就可以得到治疗,整个过程没有异样的感觉,对肿瘤周边的脏器损害也非常小。
这并非好莱坞大片中才有的镜头,而是真实的存在。今天,拥有国际公认最先进放疗技术的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正式开业,这是国内首家、也是全球极少数同时拥有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设备的医疗机构。被誉为“治癌利刃”的质子重离子技术在国内出现,对很多在抗癌路上苦苦挣扎的患者来说,又多了一个延续生命的机会。
引进“太空舱”十年磨一剑
在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一个会议室的墙上,写着的“十年磨一剑”五个红色大字非常醒目。回忆起为了引进“太空舱”的经历,一路走来的项目负责人、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诸葛立荣由衷感叹道:“就像取经一样,我们终于取到了真经。”
早在1998年,上海就开始关注国际上放射治疗肿瘤这一前沿技术。2003年7月,正式启动项目前期调研。当时,专家们除了在该引进质子技术,还是重离子技术的路径上有分歧,上海还面临要建成一家这样的医院,投资成本太高等客观困难。“设备太贵,回报时间太长。刚开始国企和民营企业来参与的积极性很大,但最后都走了。”诸葛立荣摇着头说。
不过,这并没有阻挡上海在尖端肿瘤技术上探索的决心。在前后召开了近30次专家论证会,实地考察了7个国家的17个质子、重离子中心和科研机构,形成长达10万字的调研论证报告后,2009年2月,在召开的一次专家咨询论证会上,所有与会专家最终达成一致意见。随后,上海市政府决定引进质子重离子技术。
2008年,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进行全球招标,引进了一套德国西门子公司的设备,又经过前后6个月的谈判,最终落实好设备引入的各种事宜。
建医院地面沉降要求超严
2009年,医院进入施工阶段。由于质子重离子技术非常精准复杂,对建筑施工的要求也非常高,破土动工后,难题一个又一个摆在面前,“很多建筑要求都是国内以前没有的,当时有专家看了后说,这些要求根本做不到”。
其中一个难点是,怎样才能达到质子重离子设备需具备的辐射安全保护要求。由于设备运行时有射线射出,为了确保安全,防止辐射外泄,德国提出的建筑沉降要求是,一年10米地基沉降范围不能超过0.025毫米,而地处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地下基础恰恰又是软土层,施工难度极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退休的老专家都请来参与施工讨论,最后决定在地下第九层打下桩。”诸葛立荣介绍,医院开工时,打下去的地桩深度是68米,一共打了729根桩。
这些打下去的地桩,经过第三方建筑设计公司连续几年观测后,均达到了要求,德国专家也非常佩服。
医院基础建设完成后,德国西门子公司又历时两年半,才完成整套系统的安装。2014年,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迎来国家食药监总局的审批。在经过前后长达8个月的检测后,确定设备能进入临床应用后,2015年3月,国家食药监总结颁发出国内首张质子重离子系统设备进口注册证。
“一路走来遇到了太多太多困难,但是最后我们都做到了。”说起10年来,上海率先在国内进行质子重离子技术应用的坎坷探索和不懈努力,诸葛立荣多次发出这样的感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