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专家研讨中国新诗接受史

04.05.2018  20:42

新闻网讯(通讯员高爽)“中国新诗接受史研究(1917-1949)”高端论坛近日在我校举行。

论坛由武汉大学文学院主办,湖北现代人文资源调查与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新诗研究中心、“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重大项目课题组协办。人文社科资深教授於可训主持开幕式。

在圆桌讨论环节,中国人民大学高旭东教授主持,南京师范大学谭桂林教授评议,参与发言的有30余名新诗研究专家:北京大学谢冕和洪子诚教授、华中科技大学何锡章教授、四川大学李怡教授、南开大学罗振亚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王泽龙教授、湖北大学刘川鄂教授、浙江师范大学高玉教授、北京大学姜涛副教授、东南大学王珂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李遇春教授、中山大学张均教授、中南民族大学刘为钦教授、《江汉论坛》编辑刘保昌教授、湖北大学熊显长教授、武汉轻工大学陶丽萍教授、武汉理工大学韩文革教授、湖南科技大学吴投文教授、长沙理工大学易彬教授,以及武汉大学昌切、陈国恩、樊星教授等。

论坛上,与会专家高度评价了中国新诗传播接受研究的学术价值。专家们认为,新诗的生成离不开现代传播场域,新诗经典的建构也离不开读者接受。武汉大学方长安教授的《中国新诗(1917-1949)接受史研究》以扎实的理论、详实的资料,从批评、选本、文学史著三个维度细致梳理了中国新诗(1917-1949)的接受历史,论证严谨,论点创新,形成了自己的研究体系,开辟了新诗研究的新方向。

与会专家一致肯定了论从史出的新诗研究方法,同时强调了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搜集与整理的重要性。专家们对方长安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给予热切期待,认为其著与此重大项目存在紧密关联,希望其以《中国新诗(1917-1949)接受史研究》为基础,继续在新诗传播接受领域深入挖掘,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最后,与会专家还就观念史的接受、传播场域的研究、史料整理与理论研究的结合、新诗与旧诗对传播空间的争夺等前沿问题展开探讨。

武汉大学的新诗研究一贯重视史料的发掘和整理,注重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从陆耀东的《中国新诗史》到龙泉明的《中国新诗流变论1917-1949》,再到方长安的《中国新诗(1917-1949)接受史研究》,武汉大学新诗研究的深厚传统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编辑:陈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