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n团队模式”掀创业热潮:华科80后学子的光电情缘-科教频道
湖北日报讯 记者 李墨
在华中科技大学校园东部的启明学院,活跃着一个特殊的团队。在这个叫“Dian”(点)的团队里,学生除了是学生,还可以是一个独立项目的领袖,或者一家公司的创始人。
这种模式,让不少有想法、有专业本领,又“不安分”的大学生深深着迷,走上创业之路,比如该校电信系研究生钱建安以及后来成为他妻子的队友张瑛。
“钻孔电视”的微创新精神
这个5月,对33岁的武汉迅测科技创始人钱建安来说意义非凡。
历时一年多研发,他推出的新一代“钻孔电视”刚走出实验室转化,便拿到了5台订单,月底交付。虽然总额不到100万元,但这对一个新公司和Dian团队的创业大学生而言,非常振奋人心。
“钻孔电视”是用在水利勘探、重大工程桩基检测等领域的高科技设备,外形看上去像支火炬。钱建安介绍,“电视”顶部的玻璃罩里装有摄像头,可深入地下或水下1000米拍摄地质环境,并回传数据信息。“我们刚做完一单地下850米的探测,帮一个客户找矿”,他说,更多时候,探测深度都在地下100米至300米,例如给水电站或大坝选址。
尽管钻孔电视是个老产品,并非首创,但钱建安对这一技术进行了一系列微创新,以提升用户体验。“就像手机并不是苹果发明的,苹果却将它的创新体验做到了极致”,他说,过去,钻孔电视的精度不足100万像素,现在他把它提升到500万像素,岩层肌理一目了然,还实现了高清光纤传输,操作者只需要拿个iPad,就能洞悉地下世界。这种高速智能放大的方法,目前已在申请发明专利。
武汉大学战略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光表示,比起万众瞩目的重大创新,小创新和微创新往往更需要鼓励,它们很可能在未来星火燎原。
研发遇阻促成“光电良缘”
钱建安的创业轨迹,受益于2006年的一次特殊任务。
某天,中科院岩土所智能仪器室的专家带着一台桩基声波检测仪,找到华中科大电信系前副主任、Dian团队创始人刘玉诉苦。声波检测常被用于高铁高架、桥梁等大型地下桩基的质检探伤,由于当时的检测仪功能单一,收发信号无法在一台设备上同时进行,检测进度极慢。困扰不已的岩土专家提出,能否研发一个新的声波检测仪,既能发信号又能收信号?
刘玉迅速找来计算机、电信、电子等专业的七八个学生,组建跨学科团队,并将牵头重任大胆交给了还在电信系读研二的钱建安。
一年后,小样出炉。然而,巨大的欣喜很快被一记闷棍敲醒——设备是出来了,但只能在低频状态下工作,多通道之间的数据根本处理不过来,一个深100米的桩基,探测每往上拉20米,就不得不停下来等数据。要一气呵成,必须攻克高频电路。
怎么办?
就在钱建安一筹莫展时,隔壁激光标记项目组长张瑛让他眼前一亮。激光标记对速度、精度要求极高,擅长的正是高频处理,何不联手一试?
此后几个月,钱建安和张瑛玩命似地泡在实验室里,经常熬到凌晨一两点甚至通宵达旦。一个擅光,一个擅电,在无数次的争论、扶持与鼓劲中,关卡最终被拿下,中科院岩土所甚至为了转化这一成果,专门成立中岩科技公司。
这场硬仗,也让两个年轻人从学术搭档结成了光电良缘,一度传为校园佳话。
双双辞职下海并肩创业
2007年,毕业后的钱建安和张瑛,和许多同龄人一样飞向了上海,供职于光电子领军企业中兴通讯。
然而,失去核心研发人员支撑的新技术,转化得不太顺利。很快,中岩科技的老总连夜赶到上海,希望追回钱建安这位技术骨干。钱建安毅然离沪返汉,担任中岩科技技术负责人,一同返回的张瑛则去了邮科院。
2008年,我国高铁迎来建设高峰,可同时收发信号的声波检测仪,每天可检测80根地下桩基,效率是老式设备的10倍。“设备卖疯了”,钱建安说,那年销售额突破了3000万元,次年达4000万元,近年一直维持在这个水平。
但,这种成就感始终无法替代内心的另一股力量——创业。
他开始在市场上寻找新的机会。前年,迅测科技成立,他说服妻子张瑛辞去工作,回到华中科大校园,和他并肩创业。“这是我在大学时代种下的梦想”,钱建安说,它不仅属于我,也属于每一个在创业路上踉跄前行的大学生。
启明学院副院长、Dian团队创始人刘玉介绍,该院有19个示范性创新团队,Dian团队为其中之一,它的最大特色是以真实项目为牵引,与企业密切合作,跟市场联系十分紧密,近两年成立的公司或工作室有24个。“钱建安当初并没有想过要创业”,她说,正是通过Dian团队这个平台,才有契机帮企业解决十几年的技术难题,折桂2007年飞利浦全国挑战杯特等奖,把作品变成了产品,又在做产品过程中积累了经验,走上创业之路,乃至收获了爱情。
12年来,Dian团队已储备500多人的学子创业资源库,以老带新,抱团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