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安千人回归创业带动就业3000余人
今年来,远安县坚持政府促进、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原则,通过舆论导向、政策激励、项目支持、技能提高、典型带动等多措并举,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归创业。截至目前,全县回归创业1014人,带动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3217人转移就业。回归创业者把在外面掌握的信息与家乡的资源整合起来,促使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流向农村,使外力与内力有机结合起来,成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草根”力量,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活力。
完善政策,营造环境,引导回归创业
全面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为了支持回归创业,该县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服务体系,及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办法的通知》。强化人社、财政、担保公司、经办银行信息共享、分工协作,明确各部门办理时限;扩大小额担保贷款服务范围,所有本地户籍创业人员全部纳入扶持范围。积极推动劳动密集型及小型加工企业创业贷款;降低小额担保贷款门槛,改变单一公务员反担保方式;全面落实社保、岗位补贴及微利项目贴息等鼓励政策,为创业者提供资金保障;提高贷款额度,将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额度提高到50万元,个人贷款提高到10万元。一年来,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300万元。
优化工商服务登记。放宽企业投资主体、经营范围、出资期限、出资方式、经营方式、投资领域、投资比例等限制,并采取先证后照的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兴办实业。创办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出资额度不设底限。对合法经营的农村流动性小商小贩和农民从事手工业项目,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免予工商登记。
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回归创业人员创业,3年内免交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费等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从事个体经营的自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的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对直接为农民服务的各类经济组织,其技术服务和劳务所得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对企业在县内新办非矿产原料基地、协作配套加工企业、购贮物流企业或分支机构的,三年内免交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实施奖励政策。回归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创办个体、私营企业的,可按规定一次性领取应享受期限的失业保险;对参加创业培训的人员,培训合格并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的,培训期间发放一定标准的生活补贴;对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的,在其办理工商营业执照时,从就业专项资金中给予每人2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评选表彰全县创业明星、创业带头人,就业困难人员创业典型,通过典型带路,鼓励回归创业。
建立基地,夯实基础,推动回归创业
充分利用三江集团整体搬迁的闲置资产,建立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
建立农村创业园。在稳定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及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鼓励、支持各类创业主体租赁开发荒山、荒水、荒滩和其他闲置农业土地资源,兴办农场、林场、养殖场等农业企业,兴建原材料基地和生活区,发展餐饮业和观光旅游业。对农村连片规模较大的荒山、荒水、荒滩等资源,由县乡(镇)统一规划,搞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农村创业园区。目前,全县共有421位回归创业人员到农村承包荒山、荒水、荒滩11000余亩,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1217人。
依托资源提供创业平台。充分利用该县丰富的磷矿资源,突出磷化工主导产业,以东圣集团、楚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和远宜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建成一批集磷矿开采、磷矿拖运和磷矿石深加工为一体中小型矿山企业。依托本地食用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加工、销售经营户,依托产业发展带动创业就业。
建立自由贸易市场。按照城镇规划布局,在县城繁华地段建成三个自由贸易市场,农民到自由贸易市场销售小宗农产品,不须任何登记、不须交纳任何费用、不须租购固定摊位,相关部门负责市场安全管理和交易秩序维护。共吸引404名返乡人员进入市场销售农副产品,成为个体工商户。
强化培训,优质服务,提升回归创业
加强产业导向服务。抓好创业项目库建设,筛选121个资源条件好、开发潜力大、有市场前景的重点项目,引导各类创业主体投资。针对食用菌、鹿苑茶、冲菜、呜凤米等地方特色农产品及深加工产品,做大做强地方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城乡个体创业者自主创业。围绕精品名牌壮大支柱产业,抓好骨干企业就地联合协作产品及生产经营业务扩散的引导、协调服务工作,为城乡创业者依托支柱产业、骨干企业,发展协作配套的加工业、服务业、营销业创造条件。
实施免费创业培训服务。为帮助有创业愿望的回归人员成功创业,从努力提高回归人员的创业技能入手,把有意向的回归人员分别安排在相应的班次进行创业技能培训。为确保培训取得实效,该县明确专人负责创业培训的组织实施和管理。精心安排理论课程,邀请市专家及创业成功人士授课。及时听取学员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让教学工作更贴近学员需求,确保每位学员学有所获。建立创业培训学员档案,跟踪了解其创业进展及运营情况,提供持续的创业咨询和服务。今年来,成功举办创业培训班12期,累计培训615人。
推行创业企业个性化服务。为企业协调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的服务,及时帮助解决融资、项目选定、工商注册、企业用工、税费减免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同时,每个创业企业明确一名信息员,及时准确地为人社部门提供各种服务需求,确保创业者安心创业、放心发展。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