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司法局完善四联机制扎实推进边界联调工作
今年以来,荆州市司法局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边界联防联调四联工作机制,开展边界地区矛盾纠纷预防、排查、调处联防联调工作,有效化解了边界地区各类矛盾纠纷,接边地区已由原来矛盾“多发地”、纠纷“是非地”转变成促进经济发展的“双赢地”、打造和谐环境的“平安地”。
一是完善联络会商机制抓重点。健全市、县(市区)、乡镇、村(居)四级定期协调会商机制,市级层面每两年组织召开一次年会,对跨界联防联调进行工作交流和表彰;接壤的县(市区)每年共同研究制定联防联调工作计划,部署和督查联防联调工作,指导、协调处理重大跨界纠纷,推动联防联调工作的全面展开;相邻的乡镇每半年组织一次联防联调经验交流总结,并实行主任轮值制度,具体负责调委会的日常工作和跨界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管理、指导村居(社区)联防联调工作;接边村居(社区)发生跨界矛盾纠纷,在第一时间沟通调处,对不能调处的及时向上一级联防联调组织汇报、移交。通过完善联络会商机制,突破地域限制和地方保护主义,实现走访定期化、交流日常化、对接常态化,从而增进双边友谊、加深了解、形成了合力。7月8日,湘鄂两省四县(市)边界联防联调工作年会在公安县隆重召开,会议对边界联防联调工作进行了经验交流,通报表彰了湘鄂四县(市)联防联调工作10个先进单位和20名先进个人。
二是完善联合排查机制找漏点。坚持边界地区村居(社区)每半月排查一次,乡镇(街道)每月排查一次,县(市区)每季度排查一次,市每半年进行一次督查验收。县(市区)以下依次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分析报告,上报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司法行政部门。对于重大节日、生产换季期,实行定班子、定领导、定方案、定时间调解,组织开展跨区域矛盾纠纷排查活动,有效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演变。同时,除传统的跨界婚姻、生产经营、矿产资源、商务贸易等矛盾纠纷外,针对不同节点、不同区域的矛盾纠纷,重点排查因地界划分、资源环保、林权确认、水务管理、交通运输、大型工程建设及容易酿成跨省重大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的涉边矛盾纠纷。
三是完善联动调处机制攻难点。首先,实现上下联动。按矛盾纠纷的轻重缓急、性质等划分为简单、一般、重大和特别重大四个等级,根据等级的差异,实施不同的调解预案。对简单、一般矛盾纠纷,就近村(居)、或者乡镇(街道)的调解组织及时进行化解,对重大和特别重大的矛盾纠纷须上报县(市区)或者市级司法行政单位,经过科学研判后。组织专门人员进行介入开展调处活动。同时落实矛盾纠纷定期回访制度,巩固调解效果。其次,实现“三调联动”。探索建立边界双方党委政府主导下的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司法调解为保障,行政调解全力支持的三调联动中心,通过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相互配合、有效衔接,强力化解各类矛盾。第三,实现党群联动。发挥党组织的引领带动和示范作用,积极带动团支部、妇代会、村工会、志愿者队伍等群团组织在当地各级调解组织的指导下,依托亲缘、地缘、业缘优势,参与边界各类乡村、街道、社区日常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及时掌握和反馈片内人员的思想、生活、工作动态情况。组织开展各类文体和公益活动,与村(居)民和谐融洽共处,形成支部与支部、支部与群团组织、党员与群众互动的良好格局。
四是完善联网共享机制对焦点。建立跨省的县(市)、乡镇、村(居)社区工作对接机制,对联合调处边界矛盾纠纷实行相对统一的调度和管理,对矛盾纠纷及调处情况及时向毗邻县(市)司法行政部门通报信息、互通有无。在边界有条件的联合调委会建立短信平台,采集人员地理、调解案例等相关数据,利用手机、电脑等网络终端设备,通过建立QQ群、开通“双微”,将有关数据和信息,特别是将边界地区的焦点、热点问题信息实现共享,将发生边界最新矛盾纠纷调解的信息在第一时间让大家知晓,突破调解工作办公距离的限制,改变工作效率低下的局面,提高办公的精准性和高效性,确保发生边界矛盾纠纷后“介入得早、控制得住,疏导得好,化解得了”。今年以来,全市边界地区共调解案件87件,边界矛盾纠纷调处率达100%,调解成功率达96%以上,做到无跨界矛盾纠纷积案,无因调解不当或不力引起的非正常死亡案件,无民转刑案件、无群体性械斗事件、无群体性上访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