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我们一起走过】我与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四十年,相对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弹指一挥间;四十年,相对于一个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沧海一声笑;四十年,对于中华民族的百年强国梦,并不长久。但这四十年,它使一个国家迅速成长、迅速进步。每一点一滴成就的取得,都具有历史性的意义,它带来的改变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一个人,也深入到了我与法院的记忆中......
1999年6月,我通过竞争上岗、双向选择,被组合到来凤法院经济庭,又服从院党组的安排到最远的百福司法庭工作。那时候从翔凤镇到百福司没有平整的水泥路,一路上坑坑洼洼、颠簸崎岖,要花费3个小时。法庭由几座斑驳破旧的平房组成,里面摆上几张木桌,几把木椅,办公环境十分简陋。当时交通不便,当事人赶到法院来都靠步行,有时候甚至要走上十几公里。一些年纪大的当事人走不了那么远,很有可能缺席审判。为了方便当事人,我和同事拿上材料,扛起法徽,沿着蜿蜒的田坎路走到当事人家中,路程遥远的要走上一上午,饿了就吃带的干粮,渴了就找路上的农户讨碗水喝。因为路实在难走,我的解放鞋都磨破了好几双,往往几个星期才能回一次家。
如今好了,从县城到乡镇都是平整宽阔的乡村公路,现在去百福司法庭只需要1个小时左右。水泥路也修到了老百姓家门口,老百姓的生活条件也好了,交通工具不用再靠双脚,他们来法庭,要么骑着摩托车,要么开着小三轮,条件好的还开着小轿车来。因为一些特殊原因不能来法庭的,现在也有了巡回法庭办案车,直接开进村里,开到百姓家门口,免去了他们来回的奔波,省时省力。在村头开庭更接地气,拉近了距离感,容易让原、被告双方敞开心扉,提早达成调解。此外,“车载法庭 ”也便于普法宣传,乡里乡亲都愿意来围观,用以案释法的方式给村民解释法律法条,通俗易懂。老百姓看得多了,有了矛盾不再扯皮拉筋都知道找法官解决了。
1996年,我在来凤法院翔凤法庭工作。办公室没有电脑、打印机等现代办公设备,每每遇案件审理完毕,只能手写裁判文书,并盖法庭印章,才能及时送达给当事人。办案的交通工具是一辆自行车,外出送达、调查取证全靠它。联系通知当事人全靠邮寄普通信件。
2006年,搬到新的法院大楼后,我们办公室有了第一台电脑,体积很大,键盘像机械打字机,敲起来哒哒作响很有弹性。当时没人会用,大家都对它感到新奇。它的到来使我兴奋不已,几乎天天与它为伴,为了能熟练的使用电脑,我把电脑的说明书来回翻了无数遍,一有空就练五笔打字。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的工作也开始慢慢的信息化起来,办公条件陆续得到改观,不仅配备有较好的电脑、激光打印机、激光复印机,还有了专业的数字化审判委员会办公室,两排触屏电脑一字排开,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完成所有操作。而且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种电子设备都能互联,大大提高了办案效率。
另一个让我感受颇深的,是现在到法院工作的年轻同志。40年前的中国,百废待兴。邓小平同志以历史的眼光一锤定音,“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恢复高考点燃亿万青少年学习热情,也改变了我的一生。1988年我通过高考考入湖北大学行政管理系,毕业后,1990年7月通过国家大中专毕业生统招统配进入来凤县人民法院工作。我算是比较幸运,父母含辛茹苦、砸锅卖铁送我读书,让我读完了大学,但几十年前条件有限,大多数人都只读完小学、初中就为了生计早早开始工作,没机会接受大学教育。
改革开放40年,党和国家牢固确立并坚定不移地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在国家正确的政策下,现在的年轻人都接受了系统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教育,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近几年到法院来的年轻人,都接受了大学专业的、系统的法律教育,大学本科已经不稀奇了,还有学历是硕士研究生的年轻人。看着这些优秀专业的新鲜血液源源不断的输入到法院系统中来,我感到十分高兴。当年我们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一步步的摸索。新来的同志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工作起来很容易上手,有不明白的地方,只要稍加指点,马上就能弄懂。人才资源在以前那个年代是稀缺的,而现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时代和国家的最强音,无数优秀的人才开始为国家注入生机。
我所感受到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是不同于任何一个历史时期的四十年,或许站在已经拥有的角度去看待它,往往会觉得这一切很自然、很平常、本该如此。然而当我们的目光穿越时光隧道,回放曾经走过的每一步,用心感受其中的坎坷与艰难,就必定为我们祖国的巨大进步而倍感和自豪!
责任编辑:颜晶晶 李珮珮 李恋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