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鄂西唐崖土司城:皇城占地规模超过北京故宫

08.12.2014  11:03
唐崖土司城衙署区复原效果图(唐崖土司城管理处提供)。 唐崖河畔,张王庙遗址内的石人石马。 衙署区遗址。

  湖北日报讯(文/图 记者 蒋绶春 通讯员 姚金阶 孙东进 马辉)今年,国家文物局确定,将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湖南永顺土司城遗址、贵州海龙屯遗址联合组成中国土司遗产,申报2015年世界文化遗产。

  其中,唐崖土司城遗址位于我省恩施自治州咸丰县。8月底以来,该遗址已先后接受国家文物局和联合国文物专家的现场考察,正等候世界遗产委员会(隶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最终评估。如获通过,它将成为继武当山古建筑群、钟祥明显陵之后,我省第三处世界文化遗产。

  唐崖土司城曾有过怎样的绚丽建筑?又是如何毁弃的?上月,记者实地踏访,发现仍有许多未解之谜……

  “石头城”还是“木头城”?

  在咸丰山区,11月已入冬,居民家里生起了火炉。而在距离县城约30公里的玄武山一侧,唐崖土司城遗址依然掩映在葱绿的植被中。

  走进遗址区,记者满以为会看到“土皇帝”留下的让人震惊的奢华古建筑,但多少有点让人失望,这里只是一片古城废墟,绵延在好几个山坡上。除了脚下石头铺成的古道、路边残存的乱石院墙,引人侧目的地面遗存只有山顶的土司皇坟、山腰的石牌坊及山脚唐崖河畔的石人石马,它们都显得孤零零的。

  然而,那些或黑黝黝、或白晃晃、或已长满青苔的石板古道,似乎在向游人诉说,此地曾经有过峥嵘岁月和气势恢弘的建筑。

  这座被故宫博物院原院长、着名考古学家张忠培先生誉为“小故宫”的土司皇城,究竟有过怎样的地面建筑呢?“唐崖土司城是一座‘石头城’。”在引领记者参观时,遗址管理处主任白斌脱口而出。的确,记者看到的地面遗存全是石构的;遗址北端还有一采石场,各种巨石从山腰一直滚到唐崖河边;考古发掘出来的文物也有不少雕花石构件。只有旁边几处现代民居为砖木结构。

  记者联系到湖北省文物考古所的刘辉,他是去年在唐崖土司城进行考古发掘的执行队长。在问及唐崖土司城的地面建筑时,刘辉说:“我们只负责发掘地下的东西,土司城地面建筑原本是个什么样子,这还是个谜,谁也说不清楚。

  可是,它有没有可能是一座“木头城”?有没有可能是土家居民就地取材、用木头搭建而成的漫山遍野的吊脚楼?

  带着这一疑问,记者采访了华中科技大学建筑系退休教授、今年92岁的着名学者张良皋。张良皋认为,中国古人建筑必定首选木构,其次才是石构。因为他们会选择取之容易、施工便利的建材,这种选择不是由人的观念决定的,而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地理孕育人文,人文衍生观念,这个关系不容颠倒。”张良皋说,即使在观念上,中国人相信只有变化才是永恒的,一旦不变化,就是“寂灭”,所以,中国的石构建筑一般只给“阴宅”,土司皇坟及附近数十座明清古墓全是石构的,就是佐证。与西方和埃及建筑不一样,中国人的“阳宅”,一般不会是全石结构,石头只用来做屋基、台阶、铺路,或用于军事堡垒。

  张良皋认为,从唐崖土司城遗址3街18巷36院的框架来看,普通民居和商铺应为简易木构建筑,依山势搭建;官员和家属居住区为吊脚楼;但官署、衙门、驻军场所不会用吊脚楼,应是砖木结构的官式建筑,这跟庙宇一样,像武圣庙、文昌阁那种汉式建筑,很快就被少数民族地区接受了。

  核心区是一片宫殿建筑?

  在土司城遗址一处山岙上,一座高6.8米、宽6.03米的仿木石牌坊,兀自立在寒风中。牌坊上面,明代皇帝题写的“荆南雄镇”(背面为“楚蜀屏翰”)匾额,以及那些融合了汉文化和土家文化的精美雕版,依稀流露出威严与堂皇。这是唐崖土司城的标志性遗迹。

  据考古发掘,这里正是整个城池的“心脏”。以该牌坊为中轴线,土司处理朝政和宴居的场所,向后山坡上次第展开,分布在四级台地上。其地形西高东低,主体建筑皆坐西朝东,面向唐崖河。建筑周围还有院墙围合。院落东西长218米、南北平均宽155米,总面积33790平方米。这就是唐崖土司城的“衙署区”,是整个城池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建筑群遗址,也是最核心部分。

  遗憾的是,除了牌坊,其他建筑仅剩下屋基。记者看到,屋基全是长条形青石,台阶也由青石铺成,不少条石上还有精美的雕花装饰。站在这样的遗迹上,游人都会追问:作为管辖区内至高无上的土皇帝,“土司”会为自己建造一座怎样的土皇宫?

  追寻答案时,记者了解到,武汉大学建筑系博士生导师王炎松教授制作了一幅《唐崖土司城衙署区遗址复原图》。

  “土司作为朝廷分封的土皇帝,办公地点的建筑样式,应该是砖木结构的宫殿建筑,与同时代的汉式宫殿建筑差不多。土司家族生活起居的内宅,应为木构吊脚楼,可能与我们今天看到的吊脚楼还不一样。”王炎松说。他的看法与张良皋教授的看法基本相同。

  王炎松认为,唐崖土司城内的宫殿区,体现了汉族官式建筑的特点,又融入了土家族特有的建筑形制,是鄂西土司城遗址的典型代表,这里沉淀了悠久的历史和绚烂的土家文明。

  具体说来,土司议政场所建筑类型多样,有各种屋顶形式,建筑空间丰富;两侧可能有耳房,以供人员出入,免得对议政产生干扰。而院落后面的内宅为吊脚楼,局部有吊脚围廊。因考古现场未发现琉璃瓦件,推测内宅不是琉璃瓦屋顶,应与石牌坊顶部一样,铺筒瓦,或覆以小青瓦。

  “这种复原不是凭空想象的,是建立在衙署区遗址考古发掘的基础上,并经过了理性推断。”王炎松说,由于目前恩施地区没有明代官式建筑的地面遗存,他参考了周边地区的明代官式建筑,如湖南永顺土司城祖师殿、宜昌黄陵庙、桂林靖江王陵祾恩殿、武昌龙泉山楚昭王祾恩殿、武当山紫霄大殿等,还参考了恩施武圣宫、建始五阳书院、宣恩观音堂等典型的土家当地木构。“当然,我们的‘衙署区复原图’,现在也是研究阶段,还不是结论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