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导致咸宁市118.2万人受灾 直接经济损失32.5亿元

12.07.2016  02:14

  7月11日在湖北省防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咸宁市防办主任刘中英通报了咸宁市防汛救灾情况及灾后生产自救工作。

  据介绍,今年4月份以来,咸宁市先后遭受10轮强降雨袭击,其中5轮强降雨导致全市普遍受灾,特别是6月28日以来的持续大暴雨,使咸宁市江河湖库水位暴涨、全境告急。截至目前,咸宁市各地累计平均雨量1345毫米,占多年平均降雨量的9成,差不多半年下了一年的雨。咸宁市江段全线超设防已持续11天,超警戒已持续8天,虽然近期回落,但速度缓慢。斧头湖、西凉湖从4月中旬开机起排,但至今两个半月之久仍维持在高水位,超保证水位已持续4天。

  在先后的强降雨袭击后,咸宁市损失惨重。据统计,暴雨灾害导致咸宁市6个县市区74个乡(镇、办、场)118.2万人受灾,因灾转移人口10.8万人次,直接经济损失32.5亿元。农业受灾面积达到128.9万亩,成灾面积73.2万亩,绝收面积17.8万亩;冲溃中小河流及民垸堤防1398处、292.85千米,毁坏护岸工程1202处、水闸125座、塘堰67座、灌溉设施1233处、机电泵站21座,水利、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损毁造成的经济损失7.6亿元;全市因暴雨洪水共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84起,直接威胁人口1299人,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1.8亿元;城市内涝及其他直接经济损失4.8亿元。

  刘中英介绍,由于入汛早,咸宁市已对今年的防汛救灾工作做出了早准备、早安排、早防范。汛前咸宁市加强工程建设和整治,全力推进长江崩岸治理,为安全度汛打好工程基础。前期已对全市536座水库、729座高帮塘存在的具体险情和2472处山洪灾害威胁严重的沿河村落进行全面排查,做到安全隐患心中有数。

  针对防汛严峻形势,咸宁市防指先后将全市防汛应急响应从四级提升为二级,并连续下发3道命令,进一步强化长江堤防、斧头湖西凉湖的防守及水库调度。全市五千大军开赴长江防汛前线,巡逻查险,确保大堤安全。对沿河村落、危房、地质灾害隐患点、低洼内涝等重点区域进行拉网式排查,及时组织群众撤离避险。

  截至目前,咸宁市已投入资金1.77亿元,投入人力8.6万人,特别是军分区、武警、消防、公安紧急出动1600人次,救助被困人员2561人,转移疏散群众2.1万人。

  刘中英说:“目前咸宁市仍处于外洪内涝的严峻态势,我们要坚持防汛保安全,重点加强长江和湖泊的巡查、防守与抢险,抓好水库、高帮塘的科学调度,做好地质灾害防范与应对工作。同时,进一步恢复受灾工业企业生产,尽快让灾区商业网点恢复正常运营,迅速组织受灾群众采取补种改种等措施开展农业生产自救。”(郭妍捷)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