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入规”企业冲刺千家

09.08.2019  12:13

图为:在嘉鱼县经济开发区官桥工业园内,湖北欧维姆缆索制品有限公司员工在加工大桥主缆索股。(陈勇 张育明 摄)

  按我国统计制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入规”工业企业的数量被视为一座城市未来经济增长的根基。

  咸宁市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7年,该市每年新进入规模以上行列的企业数均稳定在80家左右,在全省处于中游。2018年,该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15家,在全省位居第二,仅次于武汉;今年元月至7月,该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5家。

  咸宁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底,全市规上企业总数有望超过1000家,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牢根基。

   出台奖励化解顾虑

  翻看咸宁新“入规”企业名单,各县市区多点开花,主要集中于食品饮料、电子信息、建筑材料、机械制造等领域,这些正是咸宁传统优势行业和着力打造的新兴产业。

  家底并不厚实的咸宁为何突然发力?

  咸宁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主要有多重原因促成。一是宣传化解企业对“入规”的误解,引导一批;二是出台奖励政策,推进一批;三是加大招商力度,引进一批;四是解决企业发展困难,帮扶一批。

  该市一家工业企业负责人介绍,以前对“入规”心存顾虑。进入规上企业后,每月得由专人负责工业产值相关数据的统计和报送,还需经常接受核查检查,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另外担心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甚至商业机密泄露。

  为化解企业的顾虑,该市经信局联合税务、统计等部门对拟“入规”企业进行培训,释疑解惑。各县市区相关部门多次到企业指导、宣传,并建章立制为企业数据保密。

  去年,咸宁市出台奖励政策,鼓励企业“入规”并对技改、研发方面的投入予以补助。除了市级奖励外,各县市区奖励也不断“加码”。

  咸安区科经局分管副局长介绍,除了对新“入规”企业奖励,规上企业的技改投资还可按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0%予以奖励。去年该区技改奖励支出1200余万元,今年财政预算拿出3000万元以上技改奖励资金,力争完成20家新入规企业目标。

   设“门槛”解难题

  在咸宁不少业内人士看来,除了宣传和政策引导,规上企业快速生长的种子在3年前就已种下。2016年底,咸宁市新一届党代会提出“三抓一优”,一轮招商引资的热潮就此掀起。

  2017年该市新签约项目890个,2018年上升到949个,这其中约有一半是工业项目,它们中相当一部分已开工投产,生根发芽。

  招商引资过程中,部分县市区开始提高门槛,不再“捡到篮子都是菜”,而是优先鼓励有实力且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落户。

  赤壁市科经局介绍,对政府采取重资产招商方式引入该市的工业企业,企业必须承诺在投产1年内“入规”。对于自行购地的企业,也必须在投产2年内“入规”。对招引企业,千方百计解决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中的困难,促进早日“入规”。

  湖北高瞻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从深圳引入赤壁的一家高新电子产品生产企业,主要制造智能平衡车、滑板车、智能水电表具等产品。该公司常务副总张红波介绍,去年9月底从深圳来此考察,一个月后决定在此投资。赤壁市政府拿出5栋厂房供给企业,3年免租金。高瞻公司立即开始装修并招聘职工,然而不少求职者抱怨,公交线路少,走到最近的公交站要十多分钟。高瞻公司向市政府反映,没想到很快得到回复:调整一条公交线路走向,并在公司门口设站,方便职工上下班。“解决了后顾之忧,公司招聘也顺利了,目前正铆足了劲生产,今年6月就成为了规上企业。目前,公司还拟上马新产品——可折叠的智能自行车,年内产值至少过2亿元。

   增数量更要促转型

  伴随着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的递增,咸宁工业的“成绩单“逐渐亮眼。

  上半年,该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不仅高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而且成为近5年来该市工业发展最快时期。

  咸宁市经信局局长郭冰生表示,咸宁仍处于工业补短板阶段,需大力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壮大规上企业“朋友圈”。比如,将有潜力的小规模企业、在建工业项目以及近两年退出规上企业库的工业企业纳入重点监测和帮扶范围,因企施策,帮助解决困难、开拓市场,迈过规上的门槛。

  促增量的同时更注重提质量,通过培育新兴产业,实施技改、扶持隐形冠军、研发核心技术等方式转换发展动能。

  该市计划,到2025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达到150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0家。(江萌、徐辉煌、胡炜光)

责任编辑:胡芳华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