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黄药业发起"医和"基金 动作频频

27.06.2014  12:07

  中国医师道德准则发布暨中国医师协会医和道德建设专项基金启动

  

 

  上海和黄药业总经理 周俊杰发言

  本报讯 6月25日下午,中国医师道德准则发布暨中国医师协会医和道德建设专项基金启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会上,《中国医师道德准则》正式对外公布,呼吁广大医师加强行业自律,弘扬大医精诚。来自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的领导和百位医师代表、媒体代表出席会议。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宣传司司长毛群安、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以及和黄药业总经理周俊杰先生等出席会议并讲话。

   医学回归职业精神

  此次会议旨在通过《中国医师道德准则》的发布,弘扬医师职业精神的正能量,宣传医师道德建设的必要性,为创建更加和谐的医患关系作出进一步的努力。

  与会专家提出,长期以来,我国医学教育存在着只注重医学知识和技能培养,而忽视人文医学和医师职业精神等问题。当前医患间的不信任,医患矛盾的恶化,要求我们呼吁体制改革、保护医生权益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医师职业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培养,通过加强医患沟通和律己,努力争取患者的信任,进而改善医患关系。

  正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医师职业道德建设,近几年来,中国医师协会围绕医师职业精神教育开展了大量工作。其中,联合上海和黄药业,共同成立了中国医师协会“医和道德建设专项基金”。“医和基金”的成立,旨在加强医师人文素养和职业精神建设,弘扬大医精神,诠释《中国医师宣言》,宣传医师优秀人物和事迹,重建医患信任,创建和谐的医疗环境。该基金由上海和黄药业资助,每年100万元人民币,将连续资助五年。

  

 

  四十条《中国医师道德准则》首度发布

  《中国医师道德准则》首次对外公布。《中国医师道德准则》介于宣言和规范之间,是医务人员日常工作的行为准则,是对医生的良心要求和道德尺度,倡导医务人员自觉遵守。在“医和道德建设专项基金”的支持下,由中国医师协会道德建设委员会牵头,围绕相关政策法规,组织专家进行起草,经过向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各地方医师协会、医学专家、一线医师、法律和新闻工作者等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并在两会期间报送人大、政协的医卫界代表,经多方面听取意见修改形成本稿。中国医师协会作为医师的行业协会,在为医师维权的同时,也需要推动医师自律和行业自律。

   推行《医师宣言

  自2005年来,中国医师协会率先加入了推行“新世纪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国际行动。该宣言是由美国内科学委员会、美国医师学院基金和和欧洲内科医学联盟共同发起和倡议的,首次发表于2002年《美国内科医学年刊》和柳叶刀杂志。

  为了将推广工作更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扩大,自2006年起,中国医师协会携手上海和黄药业在全国范围发起了:铸就心的长城——“新世纪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倡议活动,重申医师职业精神根本的、普遍的原则,增强医患互信,缓解医患关系。倡议活动已在全国二十多个城市开展,约有上万名医师参与。

  随着推广工作的不断深化,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仅仅是推广西方的“医师宣言”是远远不够的,在如今医患矛盾越来越突出的今天,我们急需起草专属于中国医师队伍的精神纲领——《中国医师宣言》,于是,中国医师协会组织专家,经过起草、修改、定稿,最终于2011年6月26日,正式对外发布了《中国医师宣言》,号召中国医务工作者和执业医师坚守并承诺6条医学守则:平等仁爱、患者至上、真诚守信、精进审慎、廉洁公正、终生学习。

  中国医师协会“医和”道德建设专项基金的成立,为《中国医师宣言》的推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2014年,在“基金”的支持下,《中国医师宣言》的宣传推广活动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六个城市开展。

   背景资料

  中国医师协会于2002年1月9日依法成立,是国家一级协会,独立法人社团,肩负着为全国230万医师服务的神圣职责。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承“自律、维权、服务、协调、监督、管理”的办会宗旨,并始终将“自律维权”工作放在首位。 近年来,围绕“医师道德建设”开展了大量工作。

  上海和黄药业是香港李嘉诚先生在中国大陆成立的首家中药合资企业。公司在做好健康产业的同时,一直遵循李嘉诚“企业要回馈社会,要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的教导,持续展开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支持,努力实践“弘扬传统中药,服务现代社会”的庄重承诺。自2007年开展“心希望工程——医患携手健康促进行动”以来,上海和黄药业累计捐赠100万盒麝香保心丸、165万册冠心病科普书籍、580万册社区健康读本,总计人民币约400万元,用于健康知识传播及冠心病综合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