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一方水土,打造秀美家园
近年来,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大悟县人大常委会始终把握县域发展全局,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关注民生,顺应民意,持续跟踪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运用人大各项职能,积极促进县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倾情呵护一方水土,竭诚打造秀美家园。
顺民意力督环境保护
自然环境的好坏与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前几年,由于自然环境的日益破坏,直接威胁到全县城乡居民饮用水水源地的安全,居民饮水质量急剧下滑,群众意见很大。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为促进城区及周边居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从2012年开始,县人大常委会综合运用调研视察、执法检查、电视问政以及重大事项决议决定等手段,持续跟进居民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2012年上半年,常委会组成调研组,深入全县三大水源地界牌水库、芳畈水库和姚河水库开展调查研究,分析了水源地环境保护状况,形成了调研报告,送县政府研究处理。2013年3月,常委会第9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大悟县城乡集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办法的决定》,依法划定全县18个城乡集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明确了水源地保护的政策、措施和要求。同年6月,对《环境保护法》贯彻实施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在检查中要求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大悟县城乡集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办法》,加大对全县18个水源保护区的监管力度,对三大水源地等重点水源保护区进行一次彻底清理。2014年7月,利用全县主要领导电视问政访谈直播活动,常委会主任王瑛针对三大水源地污染情况暗访曝光出的问题,面对面对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问询,督促限时整改。通过一系列手段的使用和连续的监督跟进,终于促使象芳畈水库上游的生猪养殖场整体搬迁、姚河水库上游萤石矿全面关停等一系列疑难问题的彻底解决,城乡居民终于又可以饮用到清冽干净的放心水了。
“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这是大悟县人大常委会一班人的集体共识。近几年来,县人大常委会在持续跟进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同时,坚持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监督工作重点之一,相继对《环境保护法》、《矿产资源法》、《森林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先后对城镇市容环境卫生、矿山企业环境治理,以及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建设等工作开展调研视察,督促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开展环保专项工作。在县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和推动下,近几年,大悟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开展环保专项执法行动,依法整治污染企业89家,督促办理环评13家,指导20家配套完善污染防治设施;依法关闭县酒厂、芳畈选矿厂、宣化选矿厂、立马水泥厂等重污染高能耗的企业;组织各职能部门联合执法,依法对白云金矿周边非法炼金点予以取缔,捣毁炼金池7口,生产设备12台套;新建城区新垃圾填埋场并投入使用,日处理生活垃圾180吨,可连续使用17年……。在加大治污力度的同时,大力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推广生态农业,治理水土流失,逐步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群众反响很好。
促发展助推红叶旅游
在推进环境改善和生态修复的基础上,大悟人大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发挥大悟的生态资源优势来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形成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和促进融合。经过多年探索,大悟人大在发展红叶文化旅游事业上找到了切入点和着力点。
作为“乌桕之乡”的大悟,全县遍布450万株乌桕树,12万亩种植面积,年产乌桕籽500万公斤,面积、品种、规模、产量位居全国之首。金秋时节,在群山环抱之中,漫山遍野的乌桕红叶,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宛若仙境。培育红叶文化,发展红叶旅游,打造红叶经济,大悟人大敏感地意识到这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绝佳结合点,多年来,一直在为之呐喊、探索和实践。
1987年3月,根据人民群众的意愿,县十届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命名乌桕树为大悟县县树的决定》,决定将乌桕树定为大悟县树,号召全县人民广种县树,保护县树。
2009年1月,县人大代表刘光焱、周晓兰提出《关于加强乌桕保护和综合开发的建议》,得到县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当年9月,常委会对全县旅游业发展情况作了专题调研,形成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调研报告》。报告建议县政府加快发展旅游业,打造乌桕红叶品牌;在保护现有乌桕资源的前提下,大力种植乌桕,形成乌桕景观带;通过举办红叶节、诗词楹联节、摄影节等形式,吸引游客和文学创作者、摄影爱好者到大悟进行采风、写作、摄影,对外宣传推介大悟红叶。
2010年11月,大悟人大组织部分委员和代表到该县四姑镇北山、横山、田河等村调研乌桕保护和发展情况,一致认为乌桕既是开发生态能源的重要树种,又具有发展红叶观光旅游的无限潜力,大力开发乌桕红叶品牌,对于提升大悟知名度、美誉度和开放度,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随后,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作出了《关于保护乌桕资源、发展乌桕生产的决议》,要求县政府科学编制乌桕资源的保护壮大和红叶文化发展的相关规划,挖掘红叶文化内涵,建设重点红叶观赏景区,提高乌桕籽加工利用价值,充分发挥县树乌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2年11月,在县人大常委会的积极争取和大力推动下,大悟县成功举办了湖北省第十六届楹联文化艺术节暨大别山(大悟)首届红叶文化旅游节。楹联传雅韵,红叶聚知音,全国及省内外楹联学会会员、知名摄影家、画家、书法家以及旅游、招商、新闻媒体等相关行业300多人畅游大悟秀美山水、尽赏红叶景观,并创作和发表了大量的诗词、楹联、书法和摄影作品,乌桕红叶作为具有大悟独特风情的一张名片而崭露头角。
2013年10月,由中国摄影家协会、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举办,中国摄影报承办的2013“红色老区、灵秀大悟”全国摄影大展暨第二届大别山红叶文化旅游节在大悟这块红色土地上如火如荼地开展。节会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个摄影团队、10000余名摄影爱好者以及国内外15万余名游客云集秋意正浓的“乌桕之乡”大悟,徜徉在大别山深处的红色丛林间,饱赏乌桕红叶那层林尽染的的缤纷和艳丽,捕光掠影,世人惊叹藏在深山人初识的乌桕红叶之美,流连忘返,乐不思归。在为期1个多月的节会期间,全县游客接待总量和旅游综合收入再创新高,收到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2014年5月17日,第二届“红色老区、灵秀大悟”摄影大展暨第三届大别山红叶文化节在武汉首义广场启动,中国文联分党组书记、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王瑶亲临会场,给d大悟的红叶事业极大的关怀和鼓舞。至2014年12月底,红叶文化节期间共收到摄影作品12518幅,其中获奖作品138件,赴大悟旅游人数30余万人,旅游收入达到5000万元。“金秋好时节、大悟赏红叶”已正式成为大悟的一张靓丽的名片而声名远播。
谋战略确立生态立县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悟人大在思考和谋划更高层次的发展战略问题。
2013年11月,第二届大别山红叶文化旅游节后,县人大常委会对全县生态旅游事业发展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形成专题调研报告。报告全面总结节会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客观分析成功的原因及制约发展的症结,对大悟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定位进行了战略思考。报告建议必须站在全局高度,解放思想,冷静思考,用战略眼光审视大悟的发展方向,找准两个定位。一是发展方向定位。应根据国家对大悟“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主体功能定位、省市对大悟“武汉后花园”的区域功能定位,以及大悟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应把打造“武汉后花园”作为大悟的战略发展方向,大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发展生态经济,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更高层次的发展战略上。二是旅游产业定位。要牢固树立“抓旅游就是抓经济,抓旅游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旅游产业作为我县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将之打造成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建议的提出,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召开专门会议加以研究,逐步累积并形成共识,将确立生态立县战略提上了议事日程。2014年初,在县委的领导下,县政府就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开展了专题调研,多方征集意见,起草了《关于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的意见(草案)》,并作为议案于4月30日提交县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7次会议审议。会议经过审议,作出了《关于同意县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的意见〉的决议》,同意县人民政府颁布实施《关于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的意见》。生态立县战略的确立,明确了大悟县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即力争到2020年把大悟建成宜居宜业生态强县;全县形成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的产业结构,循环经济形成规模,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等成为县域经济支柱;森林植被得到有效保护和发展,森林覆盖率达到60%;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持续改善,生物物种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城乡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全面落实,饮用水安全得到保证,居民生活条件和卫生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对环境满意率不断提高。
生态立县战略实施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加强生态建设、生态保护和管理。一是加强生态建设,积极实施“绿满大悟”工程、蓄水保水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二是保护生态环境,全面封山育林,加强森林防火,强化治污减排;三是发展生态经济,调整产业规划,发展生态农业,拓展生态旅游;四是培育生态文化,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挖掘地方生态文化特色,推行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一年多来,全县已完成绿化造林5.2万亩,消灭荒山6685亩,招引林特企业18家,发展家庭林场11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65个,新建林特基础25.5万亩,查处涉林违法案件36起,配备专职护林员320人……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呵护一方水土,打造秀美家园,加快建设富强、文明、幸福、美丽新大悟,大悟人大在孜孜追求和不懈努力,相信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乡村梦想,一定不会那么遥远。(大悟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何斌)
责任编辑:郑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