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之声报道:食用菌三十年:繁荣背后的启示第三篇——《从种得好到卖得好》

22.09.2014  11:18

  又到种菇的季节,和别的农作物不一样,十年来,菇农们种菇的积极性一年比一年高涨。去年,吉祥寺村村民胡正国种了4000多袋香菇,今年又多种了1000多袋。胡正国:
  
  【出录音】“我们是农民,最实惠,没有利益我们不会干。卖得好,产出高,他才种。”【录音止】
  
  回顾十年前,因为香菇价格低,种菇效益直线下滑,随州食用菌协会副会长肖新军回忆说,当时还出台了种500袋香菇奖50元钱的政策,但依然无法挽回菇农的经济损失。行政手段收效甚微后,人们又开始向市场求出路。肖新军:
  
  【出录音】“最开始,有一部分有经营意识的农民提篮小卖卖,收周围农户的香菇后到广州,背包式的,单户农民闯市场。农民到广州市场找到渠道后,广州那边大量的客商又到随州来收购。”【录音止】
  
  随着走出去的菇农越来越多,如今,但凡有香菇交易的地方,就能看见三里岗镇菇农的身影。中南地区最大的香菇交易市场就藏身在吉祥寺村,经理喻祥国告诉记者,市场年交易量超过1.4亿吨,年交易额超过15亿元,本地香菇只占很少比例,更多是来自五湖四海的香菇。去年,吉祥村村民还花了7亿元在全国购香菇:
  
  【出录音】“主要提供交易平台,有了这个市场后,能够吸收全国各地的收购商来这里买香菇。买的人多,价格自然就起来了。”【录音止】
  
  现在,不仅随州本地的香菇不愁卖出好价钱,周边地区的香菇也不愁销。“种得好不好,菇农能否致富,最终还是市场来说话”,市场带来的甜头也让当地主管部门和香菇企业认识到,高效必须要在市场上求高效,市场认可的才有效益。继成功开拓市场后,香菇企业又开始打造自己的品牌,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新香菇生产技术,改善香菇品质,提升香菇附加值。炎帝公司总经理谭照生:
  
  【出录音】“有品牌产品卖得价格就不一样。现在我们有品牌,尤其是我们的鲜菇,在市场上有定价权,彻底改变了我们过去的香菇,量大品质好,但是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的现状。”【录音止】
  
  记者感言:市场决定取舍,作为基础性产业的农业也同样适用这个道理。没有市场理念,单纯靠行政推动,很难让农民务农的积极性持续高涨。食用菌虽是小品种的农作物,却凭借市场手段,成为了农民增收的大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