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人夏天吃虾5000吨 丢掉的虾壳占一半现产业空白
红火吃虾热使得路边垃圾桶长期被虾壳等垃圾主宰 楚天快报记者韩旭摄
楚天快报讯 楚天快报记者胡梦思 通讯员汪姗姗舒珊
■又到吃虾季,然而一场场大虾盛宴过后,城区每日产生的虾壳垃圾却要以吨计算,忙坏了环卫工人。
而在不远的潜江,废弃的虾壳已淘出百亿产业。对于本地被丢弃的虾壳,环卫部门和一些市民呼吁,希望能让其变废为宝。
一年吃虾5000吨丢掉的虾壳占一半
9日晚10时许,高新区中新路,食客走后,沿街20余家虾店门前路的沿石下,满眼尽是成堆的虾壳,掺着白色垃圾。
该路段保洁由市环宇城维公司管理,因晚上垃圾多,公司专门安排了一位夜班保洁员。负责该路段的作业班长徐加成说,多的时候,每天虾壳垃圾有1500多斤,“天一热,臭得很啊。”
眼下,城区虾壳垃圾也不断增加。市烹饪酒店行业协会会长刘其林介绍,保守估计,每个大虾店每天卖出150斤大虾,整个夏季经营4个月,以此计算,仅城区大虾消费总量就超过5000吨。而大虾个大肉少,一斤大虾有近一半被丢掉。
另据樊城区清运公司不完全统计,近期,该区每日通过环卫清扫处理的虾壳垃圾达4吨;襄城区环卫部门也表示,大虾店集中的街道,环卫工人工作量增加了5倍以上。
外地凭虾壳年赚上百亿本地却现产业空白
废弃的虾壳,真的只是一堆令人头疼的垃圾吗?
在潜江,当地已围绕大虾,形成了一条深加工产业链。如将废弃虾壳加工成甲壳素,其衍生物可用在食品、化工、医药等领域,当地华山水产等企业,已从中淘到真金白银。有公开资料显示,至2020年,潜江将建成年产值220亿元的甲壳素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实现小龙虾产业向生物高新科技产业的转型。
但据市水产局介绍,目前,襄阳还没有对虾壳进行产业深加工的企业,也没有发现专业从事虾壳回收利用的企业。
一些大虾店主表示,曾有人专门回收虾壳,磨粉后用于养殖鱼虾。中新路八一酒馆老板介绍,前两年有人收,每斤0.3元到0.5元。
各城区环卫部门介绍,私人收购只是一小部分,城区绝大多数虾壳和生活垃圾一起被清运了。
市民盼变废为宝综合利用卡壳回收环节
家住炮铺街附近的张先生介绍,一到夏天,街巷的垃圾池外都是虾壳,气味难闻。不少市民也希望,废弃虾壳能被回收利用起来。
对此,市水产局总工程师张友谦分析,目前,襄阳大虾的养殖规模和集约化程度都不及潜江。去年,本地大虾的产量为4422吨,还不够供应本地市场,更难像潜江一样,从源头上将虾壳剥离进行深加工。烹饪后的大虾,又难以提取出甲壳素等物质。本地现有的处理虾壳方式多是粗放型,如何结合本地实情,有效利用废弃虾壳,还有待市场探索。
对此,一位曾从事废弃虾壳收购的业内人士透露,襄阳市场产生的虾壳不少,但大虾店零散,收购需考虑人力、交通成本,虾壳回收价低,如果中间收购环节耗费太多,很不合算。
废弃虾壳如何有效利用?今起,本报欢迎社会各界致电3531111、15871976660,献计献策,参与讨论。
(责任编辑:连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