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冈对4100名村主职干部实行全职化管理

12.03.2016  10:21

    阳春三月,记者行走鄂东大地,发现黄冈村级建设发生了深刻变化。

  群众纷纷反映,村干部责任心更强了,基层组织建设更规范了,老百姓得到的实惠更多了。

  变化源于村主职干部全职化管理。

  后顾无忧,方能全身心投入

  去年腊月二十七上午,麻城市黄土岗镇堰头垸村。“杨书记,我到村头了,你在哪?”“这个点肯定在村部撒!

  这是镇组织委员程慧泉与堰头垸村党支部书记杨作柱的一段对话。

  看似平常的对话,却折射出村主职干部全职化管理后带来的变化。

  以往,杨作柱每月工资不到千元,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大,多半时间在自家田里忙。

  去年,黄冈市4100名村主职干部比照副乡级干部待遇,月工资提高到3200元。年终考核,老杨得了个“”等次,工资绩效考核部分可以发15360元,镇上又奖励了2000元。算下来,老杨比一般乡镇干部拿得还要高。

  提高的是待遇,提升的是责任。老杨像变了个人,一大早就往村委会跑。大事小事,他张罗;东家西家,他关照;扶贫开发,更是他时刻挂在心上的大事儿。

  头雁飞,群雁跟。村班子战斗力明显增强,引来群众赞声一片。

  在罗田县平湖乡苏家山村,记者看到老书记晏建国去年除夕的工作记录:上午,集合村干部开会,随后带领治保主任给贫困户送挂历;11点回村,继续商讨新年要落实的几件大事;下午1点,带3名村干部到各组督促检查卫生大扫除;3点起,一口气走访了8名五保老人;4点,接到五组群众的报警电话,说山林起火,他拔腿冲出……

  村民说,晏书记对村里事比家里事还上心。老晏说,这份工资,加的是责任,压的是担子,咱不能对不起党组织!

  微评:村干部也是普通人,也要养家糊口。解除后顾之忧,他们才能全身心地为乡亲们服务。

   考评跟进,待遇与业绩挂钩

  2月4日,团风县贾庙乡召开村支书大会,公布全乡村主职考核排名。

  根据考核排名,该乡胡家山村支部书记邹卫阳,工资加奖金一共44456元,比有的村支书高出近一倍。

  差距为啥这么大?贾庙乡拿出村主职干部工资的40%进行绩效考核,根据排名确定绩效工资数额,最高4万元,最低2.6万元。同时综合基层党建、精准扶贫等六大指标,对村支部评分排队,排名越靠前,奖励越高。

  胡家山村去年在邹卫阳带领下,组织农户开发荒地200多亩种油茶,改造老茶园100多亩,当年油茶产油量达3万斤。村里还筹资整修村部、硬化场地、配备健身设施、安装路灯,使原本破旧的村部焕然一新。

  结果公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

  更重要的是,考评机制的建立,在村干部中激发出拼干劲、比业绩、讲贡献的良好风气。

  黄梅县柳林乡老铺村是有名的贫困村。去年,村支书陈燎原带领群众念好“山水经”,发展乡村旅游项目,村民得到实惠,村级集体实现收入超百万元。

  凭业绩,陈燎原在年终考评中名列前茅。

  微评:提高待遇,不是给村干部们端一碗大锅饭。只有和业绩挂钩,待遇才能变成促进工作的动力。

  资金落实,保障新机制顺畅运行

  实施全职化管理,前提是资金到位。

  根据测算,保障新机制,黄冈市县两级共需筹措资金1.6亿元。

  作为国家级贫困地区,该市财政运转一直比较困难。

  再难不能难基层。市委书记刘雪荣多次指出,村级组织,是党组织的末梢神经,是国家政权的基础工程,保障基层建设的钱,再难也得拿。

  市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并通过重点巡查、随机暗访等形式,督办资金落实。

  资金有力保障,管理也要跟上。村主职干部工作报酬提高以后,黄冈市各县市区积极探索推进村干部全职化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村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养、管理监督、考核评价、激励保障等五大机制。

  新机制带来新变化。去年,黄冈109个美丽乡村建设起步稳健,110个省级生态村通过创建审查,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破万元(达10252元),比上年增长9.2%。

  微评:村官虽小,但离群众最近,肩上担子最实。打牢村级这个根基,社会才能稳定和谐发展。(记者 星星 通讯员 陈敬 张焕成)

(编辑 毛丽菲)